据新华社天津电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2020“体医融合、运动是良医”天津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健康管理、运动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体医融合展开研讨,建议充分发挥“运动处方”的作用,将其作为预防慢病的“一线用药”。
天津医院健康管理科主任杨晓巍说,当今社会,体力活动严重不足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发病率升高。有统计显示,久坐不动、缺乏运动造成2008年全球530万人过早死亡。
运动是预防慢病的“最佳选择”,应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懂得科学运动。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外科学科带头人陈德生说,运动不当常常造成运动损伤。有研究发现,每1000个小时的步行就有约1次受伤,每1000个小时的跑步就有约4次受伤。在美国,每年要治疗1000万以上的运动性损伤患者。
“要预防慢病,又要防止运动损伤,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使用运动处方。”天津医院健康管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继翱说,开具运动处方一般包括五大内容:一是处方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体力活动水平、患病史、家族史等;二是进行医学检查及健康体适能测试与评定;三是要明确锻炼目标,如是康复治疗还是预防性健身、是提高心肺耐力还是控制血压等;四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运动频率、强度、时间、方式等;五是要指出有关注意事项,包括禁忌的运动项目、出现异常时停止运动的标准、每次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和锻炼后的整理活动等。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体医融合越来越受重视,一些地方也开始开具运动处方,但体医融合目前仍处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希望能从顶层设计、实施路径、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明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