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以坚守书写人生乐章

——敬业奉献模范卫海林事迹

卫海林在抚远。

千里流毒,他北上松花江;特大火灾,他急赴天津港。甲醇罐车自燃,化工厂房爆炸,他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事故现场。潜心数据监测,决策时刻他及时提供技术分析;苦练专业技能,全国监测比武他拿回荣誉奖章……

他用25年的辛苦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25年的坚持谱写了生命的乐章。他,就是济源市环境监测站总工卫海林。

作为全省环境监测队伍的技术骨干,卫海林多次参加国家调派的重大环境监测任务。2005年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可能导致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国家环境部门抽调全国精英奔赴抚远县抢险,卫海林就是其中之一。抚远县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是中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夜间温度达到-15℃。因监测需要,卫海林每两个小时采样一次,每次取样都要把冰面重新破开。经过十几天坚持不懈的工作,他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而归。2009年,他支援洛阳偃师化工厂爆炸现场环境监测工作。2010年,他代表河南队参加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大比武,取得了团体第一、个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为河南省和济源市赢得了荣誉。

2014年4月,卫海林被选派到西藏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为期7个月的技术援藏工作。看着卧病在床的老父亲和刚刚发生意外事故而住院的老母亲,卫海林放心不下。但在妻子的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奔赴西藏。刚到西藏,仅仅高原反应就给了卫海林一个下马威。胸闷、头痛,晚上难以入睡,卫海林的体重下降了近30斤。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年极端最低温度达到-41℃,塌方、泥石流、暗冰、车祸时有发生,卫海林白天与当地人沟通、了解情况,晚上总结材料、解决问题。通过他的“传、带、帮”,当地环境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他的精湛技术得到了当地环保厅的赞赏。

2015年8月,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得知被派往现场进行应急环境监测以有效控制和消除事故区域内的次生环境风险时,卫海林立即奔赴现场。在事故发生地的2公里范围内,卫海林和来自其他省市的3位监测员身着防护服,头戴双层活性炭面罩,对爆炸涉及区域的空气、水等环境指标进行不间断监测。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一个监测点至少要花20分钟,他这边一忙完就要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监测点,午饭也只能在安全区胡乱扒几口。这样的工作,整整持续了两个星期。在这次救援中,环保人员及时提供的权威的环境监测结果,对稳定人心、稳定大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在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监测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卫海林受到了环保部的通报表彰。

(下转第二版)

2020-08-17 ——敬业奉献模范卫海林事迹 1 1 济源日报 c_54823.html 1 以坚守书写人生乐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