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根据地域文化不同,各有特色,大致是北方豪放,譬如东北的铁锅炖菜;南方婉约,又如杭州的松鼠鳜鱼甜甜蜜蜜;北方咸香,南方喜甜。
济源地处中原腹地,南邻黄河,背依太行。往南,过了黄河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往东,是古怀庆府焦作;往西、往北,和山西省接壤。“隔山不隔川”。因为有路,山西的煤炭出境,要经过济源进入河南。济阳公路带来的除了煤炭,还有晋腔、小米和铁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铁具和小米相遇,济源人创造了一种美食——不翻:将小米磨制成浆水提前发酵,倒入铁质的鏊上加热,盖上盖子,分分钟成型,状若官帽,因为不需翻动即熟,由此得名;又出于营养考虑,要打一个鲜鸡蛋坐底,即所谓的鸡蛋不翻。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小米浆水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是口感粗糙发涩,不如大米浆水口感糯软,后者很快取而代之,推广开来。铁制的鏊具也因为升温慢,效率低,被铝制品取代。
鸡蛋不翻深受济源人欢迎,是济源人的早餐必选项之一。这也成就了很多灵活就业者。卖不翻的摊位常常是一辆三轮车或者手推车,经营者大多是30岁至60岁不等的女性。每个小区、医院门口,或者热闹的村头、街口,都会有她们的身影。不翻是现做现卖,经营者也不需要特意腾出手来收钱,摊位上放一个盒子,顾客自己放钱找零。现在不同了,拿钱消费的少,档口挂着二维码,一部手机扫一扫就解决了付款问题。上午11点之前,这样的摊位基本随处可见,不同的是过了八九点销售高峰期,豆浆基本卖完了,只有袋装盒装的花花牛酸奶或者博农牛奶。
外地来的游客都很奇怪,鸡蛋不翻没什么味道啊,为什么济源人这么喜欢?大概是景区的济源不翻只是不翻吧,其实不翻可以变换出不同的口味,口味重的要加一包卫龙辣条,或一根火腿肠。有的顾客不要葱花,有的不要青菜,有的要鸡蛋液和浆水混合摊熟,有的要把鸡蛋和不翻分开摊。对此,经营者在做鸡蛋不翻前是要问清楚的,根据顾客口味不同,VIP定制,站着做的卖家和站着等的顾客同样重视自己的口味爱好。
热腾腾的鸡蛋不翻加上一杯鲜豆浆,营养、简便,一举成为济源早餐的标配,深受女士和学生一族的青睐,犹如北京的豆沫是每一个老北京人惦记的情怀,不少人却无法深爱一样。
为了招揽生意,这些巧妇们会在不翻摊旁边放上自制的辣椒酱、腌制的红白萝卜丝,让顾客根据爱好自己挑选,免费享用。有的顾客因为离家近,走路来也方便,就从家里拿着土鸡蛋,来到摊位前让经营者加工。这样的加工方式利润少,一些经营者自然没有好脸色,速度也会慢下来。小本生意,买家偶尔为之可以,总是这样会遭人嫌弃。
因为小小不翻名气太大,有的酒店也会根据顾客需要提供鸡蛋不翻。济源王屋山景区最近开放的老街,有个店叫“官帽馍”,纷纷前去尝鲜的济源人“哦”一声恍然大悟,开怀大笑,原来是鸡蛋不翻啊!
记得前几年焦作郊区有个消费性景区叫七贤民宿,门票价格不菲,但是可以到景区里全额消费,一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景区里除了民宿物件,老房、磨盘、农具、二八自行车、小毛驴,还集齐了河南18个地市的美食小吃,其中济源的小吃代表是鸡蛋不翻。敞口的店面,赫然躺着小小的鸡蛋不翻,依然是现加工,价格是6元一个,当时济源市场价1.5元,去那家店光顾的,鲜有济源人。这家景区,我只去了一次。隔年之后,这家景区据说已经销声匿迹了。竹林里的嵇康、刘伶等君也许只是一笑而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