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袜底板:缝补不完的温情

文/图 记者 杜婷婷

张小印收藏的袜底板

提到袜底板,许多年轻人可能没听说过,见过的人更是少而又少。天坛街道龙潭社区居民张小印记得,自己老家的墙上总是挂着一对木制的袜底板。

张小印说,袜底板就是用来补袜子的小型模具。缝补时,把袜子套在袜底板上,就像用脚撑着一样,方便缝补袜子的脚后跟、袜底和袜尖。俗话说“人巧不如家什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生活困难的年代,很多人家都会有袜底板,而且大、中、小号码齐全。

“小的时候,我们一家6口人,靠父亲每月60多块钱工资度日。那时候家家日子都不好过,别说穿件新衣裳了,就连袜子都是补了又补的。”张小印说,虽然一双袜子才几毛钱,可那时买双新袜子也是奢侈的事。她直到上了小学四年级以后才有袜子穿,而且是姐姐换下的旧袜子。母亲把那双袜子补了又补,她也不嫌弃。

那时的袜子不像现在的袜子这么薄、弹性又大,都是些粗线袜子,又肥又大,又厚又硬。由于小孩子淘气,常常穿上没几天,大拇脚指头就从袜子里顶出去了。再过些日子,袜子不是前头被戳了个眼儿,就是后跟儿磨出个洞。每次袜子破了,母亲都会埋怨张小印,然后又耐心地把袜子缝补好。就这样,一双本来就厚的袜子补丁摞补丁,到处都皱皱巴巴,穿在脚上很不舒服。她穿着这双袜子,脚常常被硌得生疼,甚至磨出血泡来。

看着她穿着这样的袜子,张小印的母亲就比画着用薄木板做成鞋底状,再钉上“鞋尖”和“鞋跟”袜底板就做成了。再缝补袜子时,张小印的母亲把袜子套在袜底板上,这样补好的袜子平整多了,穿起来也舒服多了。

“每次给我们补袜子,母亲都会安慰我们说‘快了,等日子好了,就不补了,天天让你们穿新袜子’。我们听了,就盼着穿上新袜子的那一天。”张小印说。

袜底板用的年头多了,变得油光铮亮。而母亲坐在床沿,在昏暗的灯下用袜底板缝补袜子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张小印的脑海里。

改革开放后,允许人们做买卖了,大家的日子渐渐地好了。张小印家里开了家服装店,几年光景,日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袜子一买就是一打,破了就随手扔掉。而这时,张小印的母亲总会说:“太浪费了,过上了好日子也不能忘本。”说完,她会将袜子捡回来,套在袜底板上,缝好后再悄悄放在张小印的床头。

如今,袜底板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每每回忆起关于袜底板的往事,张小印的心里就会溢出幸福感和满足感。

2020-01-10 文/图 记者 杜婷婷 1 1 济源日报 c_43164.html 1 袜底板:缝补不完的温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