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大社痛歼日伪军

1943年5月,济源县委、县政府组建了县抗日武装大队。县委书记焦祖涵兼任大队政委,县长孙渊明兼任大队长。县抗日武装大队组建后,经过短短一个月的集训便到济北太行山区开展活动。县抗日武装大队先后进驻水洪池、竹园沟等地,并在五指河以及阎营、阎斜、任庄、克井等村建立了村政权,发动青年知识分子参军。其很快便发展成为一个有近百人的地方抗日武装组织。

当时,盘踞在济北大社村的范登科部,是实力较大的一股伪军。其经常跟随日寇到北山一带及阳城的大岭堂、黄瓜掌等地骚扰,群众深受其害。沁阳第一任县长田时风,就是路过黄瓜掌时被他们杀害的。为了打击这股伪军,焦祖涵率县抗日武装大队30余人,于1943年秋季的一天夜晚奔袭交地村,除掉范登科部的一个“收税站”(实为截路关卡)、抓获伪军两名、缴获一些步枪和手榴弹。之后,排长崔振英率县抗日武装大队队员消灭了范登科部在孔山西头拦路抢劫的伪军10余人、缴枪12支。还有一次,崔振英化装进城了解敌情。在返回途经柿槟时,他遇见3个伪军抢劫行人,就当场击毙两个,另一个趁乱逃脱。县抗日武装大队出奇制胜的举动,使敌人胆战心惊,不敢再随意外出抢劫。

1944年1月,县抗日武装大队决定摧毁勋掌伪据点,为民除害。当时,驻勋掌伪军是卫仁杰部,经常在附近村庄逼粮派款、抢劫民财。县抗日武装大队连长苗芳图带人去勋掌,趁卫仁杰只身去小老婆家吃饭时将其抓获,并押到太行山下的宫口村。在旷地月夜审讯时,卫仁杰从山沟中逃跑。数日后,卫仁杰见没有动静,就从碉堡中出来,悄悄去小老婆家。同年5月25日中午,县抗日武装大队派苗芳图带一个小分队前去捉拿。苗芳图让小分队埋伏在村外接应,他带二人进村,隐蔽在卫仁杰必经的路旁。当卫仁杰在此经过时,苗芳图开枪将其击毙。这大大震慑了伪军。

1944年夏,麦收前的一天,县抗日武装大队得知日伪军300多人经武山到竹园沟一带扫荡后,要经阎营、勋掌返回县城,就决定在阎营伏击日军。县抗日武装大队埋伏在路旁,放过敌人主力部队,猛烈向后卫部队发起攻击。这时,埋伏在村里的另一股敌人突然冲了出来,双方展开肉搏战。县抗日武装大队见敌众我寡,便主动撤退。几天后的一个拂晓,进攻大社伪军据点的战斗打响了。焦祖涵等带领县抗日武装大队一个连配合十八团进攻东寨炮楼,并以此为突破,全歼敌人。县抗日武装大队一个连埋伏在孔山南坡胳膊洞,阻击县城日伪援兵。战斗打响后,十八团先派一个班进行火力侦察,掌握伪军兵力分布情况,然后发起猛烈攻击。战斗仅1个小时,我军就歼灭伪军范登科部70余人、缴枪100余支,收复了大社村。

之后,县抗日武装大队乘胜进攻克井。范登科下属一个中队的20余人早已闻风而逃。我军用小炮击毁其碉堡后向西进发,围攻勋掌。因慑于我军连克两据点之威,加上敌工站陈正平做工作,勋掌伪军六七十人投诚。他们被编入县抗日武装大队。

1944年秋,王沁声接任济源县长兼县抗日武装大队队长。这时,县抗日武装大队已发展到200余人,成为日寇的心腹之患。驻县城日军大队长荐田趁一个浓雾天气,集中全部人马,奔袭县抗日武装大队驻地白涧,妄图一举消灭县抗日武装大队。

日军进入白涧村,不见一兵一卒,便放心大胆入院搜查。不少日军被挂在街门上的手榴弹炸伤。日军恼羞成怒,放火烧了八九座民房,垂头丧气地从白涧撤走。县抗日武装大队趁机追击,打死范登科的几个护兵,同时派崔振英等人走小路直奔佃头截击。这时,县抗日武装大队主力亦从苗店追至克井。日军不敢恋战,仓皇逃回县城。

1944年秋后,伪军头目王同玉派部下一个大队驻守武山。县抗日武装大队采取“引蛇出洞”战术,先派一个班埋伏到武山的后山顶,主力分布在柿槟村西北河滩,后又派一个侦察小分队穿过石牛村,到武山村东向伪军鸣枪,诱其上钩。伪军果然中计,出动100余人。侦察小分队边打边撤,把伪军引到南樊村西。伪军为抢占山头,开始向山上爬。这时,埋伏在山上的战士猛烈开火,县抗日武装大队主力亦迅速向西迂回包围。伪军腹背受围,不敢再战,狼狈退回寨内。

2019-12-28 1 1 济源日报 c_42410.html 1 大社痛歼日伪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