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表收藏里的故事和旧时光

文/图 本报记者 杜婷婷

郑仁国收藏的老钟表

嘀嗒、嘀嗒、嘀嗒……指针的转动声萦绕在耳边。12月25日,在一个满是挂钟、台钟、闹钟、手表、怀表的屋子里,市民郑仁国讲述着自己从少年到满头白发的爱表人生。

“我的第一块手表是父亲送给我的。”郑仁国说。20世纪70年代,郑仁国前往陕西参加工作。他离家的时候,父亲将自己戴的手表送给了他,说坐火车和上下班,不知道时间是不行的。那块表是上海产的机械表,每天都要手动上发条,但拧多了总会出现问题。

虽然是旧手表,但在郑仁国看来,那就是宝贝,一是因为父亲戴过,所以更加珍惜;二是因为那时工友当中有手表的寥寥无几,所以上下班时间或者业余时间,大家想干点什么,总忘不了叫上郑仁国,而他随时能告诉大家准确的时间。因为这块手表,郑仁国和工友们的关系处得特别好。

郑仁国对表有很深的感情,想起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感触颇深。“当时普通人要买手表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手表是稀缺物品,一律凭票购买,而钟表之类的就更稀罕了。”郑仁国说,当时什么都短缺,用“一表难求”来形容毫不夸张。

郑仁国清晰地记得,当时一块上海牌手表价格大约是100元,一个月20元工资的他,就是不吃不喝,起码也要攒半年钱,才能买得起。有个工友为结婚,攒了一年钱,才买下一块手表。所以,手表是那个年代奢侈的代名词。那个工友每天小心翼翼地戴着手表,睡觉都不舍得摘。那时,国产手表品牌以“上海”“天津”最为吃香,价位大都在50到100元钱之间。

退休后,郑仁国怀念以前的日子,于是玩起了表收藏。

有一次,郑仁国去广州出差。他记得,有一条街上大部分是卖表的店铺。各种店铺里手表和钟表都有,尤其是钟表花样繁多,古典的、时尚的,小巧的、大气的,应有尽有。郑仁国一家一家地逛,过足了瘾。他说,从广州回来后,自己就喜欢上了钟表。当时,经济条件还不是太好,他那时挣的工资只能勉强养活一家老小,而收藏是个烧钱的活儿。他当时把那些钟表的宣传页拿回来,闲暇时候细细浏览,收藏钟表的想法只能藏在心里。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传呼机和手机相继流行,其小巧强大的报时定时功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多人不知不觉把手腕上戴了多年的手表摘了下来;家里的座钟依然走着,但慢慢也变成了摆设,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我喜欢收藏那些带有时光记忆的老手表、老钟表,因为它们是有故事和温度的。”后来,发现很多人家乔迁新居时,会将很多老物件或扔或卖,郑仁国就往返于废品收购站,并淘到一些老钟表,还是上发条的那种。看着钟摆左右晃动,听着嘀嗒嘀嗒的声音,郑仁国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摆弄这些旧表的过程让我很享受。”郑仁国说,“平时遇到烦心事,只要看看这些表,心情往往就好了。人的精神世界不能空虚,总要追求些什么,才能活得充实、有意义。”如今,郑仁国的藏品越来越丰富,有挂钟、台钟、闹钟、手表、怀表等多个种类。

在郑仁国看来,表从问世到现在,始终是以计时与装饰功能于一体,也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的实用品,将来也不会消失。表的收藏和时间相关,记录的是故事和旧时光,郑仁国说。

2019-12-27 文/图 本报记者 杜婷婷 1 1 济源日报 c_42398.html 1 表收藏里的故事和旧时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