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运动

山村小学掀起“武术热”

据新华社贵阳10月27日电 12岁的苗族女孩陈紫怡自3年前学习武术以来,孱弱的身体变得健康,性格也开朗起来。

“我小时候身体虚弱,经常没跑几步就大喘气,自从学习武术以后,身体变强了,这几年也没有生过病。”陈紫怡说。一开始,陈紫怡并不喜欢武术,但父母坚持让她跟学校的老师学习。现在,她对武术充满了热爱。

陈紫怡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山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她所在的丹寨地处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的茫茫群山之中。过去,这个不足18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县因群山阻隔、交通不便等原因,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为改变经济状况,丹寨县不少人外出务工,一些孩子因此成为留守儿童。金山小学校长王绍邦介绍,该校共有学生311人,98%为苗族,超过60%是留守儿童。

“我们在学校推广中国传统武术,是想把它传承下去,同时希望学生们‘尚武立志’,通过武术强身健体,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王绍邦说,“此外,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管护,在校外容易沉迷电子产品,引导他们学习武术也是希望潜移默化中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武术和学习上来。”

丹寨县群众并没有习武的传统。金山小学选择武术作为传统文化推广项目的背后,是王绍邦多年来对武术的坚持。现年47岁的王绍邦自1991年投身教育行业以来,先后历经4所小学。无论当老师还是任校长,王绍邦都把武术作为学校课外兴趣活动的内容之一,并亲自教愿意学习的学生。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因病耽误学业,初一时甚至为此休了学,只能在家吃草药。”王绍邦说。后来,当兵的哥哥回家教他打军体拳,他的身体逐步好转,复学后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州里的一所师范学校,还在学校跟一位武术老师学习武术,此后又拜县武术馆的老师傅为师,走上了习武的道路。

“2010年,我到金山小学任校长。2014年左右,借力国家支持推广传统文化入校园的政策‘东风’,我才开始在学校推广武术。”王绍邦说。面对众多参与的学生,他还请来了当时已65岁的师傅杨文彪。

“杨公和校长教我们拳术,对我们也非常好。大家的习武热情很高。”陈紫怡说。陈紫怡是留守儿童,与10岁的弟弟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学习武术不仅让我和弟弟身强体壮,还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我们变得很坚强,不再经常对父母‘胡思乱想’。”陈紫怡说。

武术还让学生们变得专注和自律。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今年12岁的韦锦富从小就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武术的他,擅长刀、枪、剑、棍、拳。“练习武术以后,我学习和做事更专注了,坚持每天做完作业再锻炼。”他说。外婆也非常支持他。

“学生们的收获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王绍邦说。推广武术以来,学校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人士在资金、器械、服装等方面的帮助。接下来,学校还将根据相关规划扩建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在武术的陪伴下得到更好成长。

2019-10-29 1 1 济源日报 c_39865.html 1 山村小学掀起“武术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