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琴炉:借一缕青烟穿过风雨

文/图 烟丝

清代铜琴炉

昨晚微雨,闲坐时老师拿着朋友的古琴试音,颇有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其中有几个节奏突然把我带回到了舞剧《孔子》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间过得可真快,中舞剧《孔子》的毒已经好几年了,那个和我拱在一起一遍又一遍看采薇舞的初二小女生已经上了高三。

这中间我俩又说起过这个舞剧,说起孔子的孤独、抗争、无奈,说起他貌似失败但又意义深远的一生。“生命是一场破坏性的创造。我在生长,在老、病、死面前残酷地生长……”妞在日记里说,她爱着这个世界,即使这几年经历了太多。文学和艺术大多时候是无用的,但恰恰是这些能透过黑暗的裂缝,给人一抹阳光。有了这些打底,再平凡的生活,也不担心妞以后的日子太过灰暗。

舞剧中还有个比较打动人的篇章:孔子绝粮于陈蔡,弟子们情绪低落、信念动摇时,孔子操琴弦歌给众人带来希望和勇气。朋友们在各自聊天,我请老师弹一曲,他只弹了半首就停下了——古琴这种小众的乐器,弹和听还是要挑场合的。

老师有副好嗓子,唱歌自带音效,弹着古琴吟唱更好听。上次在他的客厅,煮好茶,摆好琴,他特地拿出琴炉来插上线香。琴声一响,四座静默,古曲《凤求凰》伴着一缕青烟,让人忘了身在何处。

中国文化讲究遵古,历代古画中有琴者十之八九都有一琴炉,老师家中也琴、炉不分家。“香炉中小巧清雅者,名琴炉。琴炉除了可营造氛围,还可用以计时,一炷香尽,一首曲终。”也是跟着他,我才知道,琴炉是香炉中特别的一种。琴炉或铜或瓷,或玉石或象牙,制作多遵古式,有冲耳炉、蚰耳炉、鼎炉、鬲式炉、桥耳炉、筒式炉、海棠炉等,各有古器为参照,简而不陋,稳重大方。

早些年香炉便宜的时候,我们也跟着入手了一只蚰耳琴炉,口径约8厘米,平唇、微侈,高束颈,鼓腹,圈足,蚰耳随炉身高低而粗细有变,包浆润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个在琴炉中只能算普货,每每遇到精品琴炉,老师就会拿在手里端详半天,连连感叹:“这东西好啊,当初造它的人真是用心了啊!”

用心,守心,是古代匠人、文人修身养性的毕生功课。而弹琴和焚香,旨在修心。明末阮玉铉造园,特地把书房和静室分开来。“西一堂,南牖宏开,北窗洞启,春夏读书,帷幌变绿阴,风从寒玉来,切切萧萧,忘其身之在炎伏也。”“西室内复道,度一室别院,小榭护名花数本,室中无长物,琴一,炉一,法帖一。”静室极简,是为了清除人心中太多的杂念,回归纯朴与简单。

前天和妞说起王阳明的心学,我们一边自嘲各自满身的缺点,一边把自己比喻成一块粗糙的矿石——不怕自己庸俗而平凡,更不怕所有的挫折和磨难,投入到生、长、壮、老、病的炉火中淬炼,让内心越来越坚强,眼神越来越明亮。圣人如孔子,也是从凡胎中锤炼出来的,生命的意义又有什么好质疑呢?抽出点时间,借着消散在虚空的琴声和袅袅青烟,让自己向上,向上,穿过风雨,看星月生辉。

2019-08-09 文/图 烟丝 1 1 济源日报 c_34415.html 1 琴炉:借一缕青烟穿过风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