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流星划过,有些落在地上就成了陨石。“与大家欣赏天上的流星雨不同,我喜欢找陨石。”济源市民邓方乐退休后当起了“陨石猎人”。
近日,记者在邓方乐家看到了他收藏的众多陨石。这些陨石有大有小,形态各异。
邓方乐告诉记者,他从2002年起喜欢上收藏石头和陨石。“在我的朋友卢化南的带领下,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陨石。当时,我们在承留镇李八庄村看到了一块大概有300公斤重的铁陨石。”邓方乐说,他第一眼见到陨石,就被其独特的外表和气印所吸引。小小的一块陨石,竟然蕴含着宇宙奥秘,因此从那时起,邓方乐对陨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对陨石进行研究。
后来,他每次上山寻找石头都认真搜寻陨石。但是,陨石并非随处可见,他经常走数十公里路,却一无所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的一天,他在克井镇大社村南边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块陨石。这块陨石块头不大,约一公斤重,有明显气印,弱磁,比重大。邓方乐说,这是他第一次发现陨石。看着这个梦寐以求的“天外来客”,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立即将其带了回去。
邓方乐说,陨石按大类可分为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和玻璃陨石。山上那么多石头,怎么判断它是不是陨石呢?对于记者的疑问,邓方乐说,他的陨石知识都是自学并从实践中慢慢感知的,看得多了,就知道了。
“气印和熔流线是陨石的典型特征。你看这一块,上面的气印很明显。再看这一块,这是熔壳、熔流线,这些花纹多漂亮。”说着,邓方乐随机向记者展示了一颗陨石,这是他从南京带回来的。2018年,他去南京看望儿子,闲暇时去小山坡上玩,无意间发现一个陨石带。惊喜不已的他用了几天时间把地面上的陨石捡了个干净。这些陨石大小不一,最大的有8公斤重,最小的有玉米粒大小,其中一两公斤重的最多。后来,他托朋友去北京天文台鉴定,发现这些是典型的石铁陨石。
在邓方乐的指点下,记者认真地观察起一块陨石:它有着不规则的表面,总体呈棕褐色,摸上去表面不很光滑,似乎穿着一件金属外衣,在阳光照射下有星星点点的反光现象。
“你看这些气印和熔流线多明显。”邓方乐指着陨石表面像拇指印一样的小浅坑和一些凸起的不规则线条说。陨石在高空飞行时,由于星体间的撞击、与大气摩擦等原因,其温度非常高,外表一层熔化成了液体。坠落到近地面时,由于受到较浓密大气的阻挡,速度越来越慢,熔化的表面冷却下来,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壳,这就是陨石的熔壳。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气流在陨石表面吹过的痕迹也保留下来,这就是气印,很像在面团上按出的手指印。
多年来,邓方乐收藏的陨石有了一定的规模。他表示,愿意将自己收集的陨石展示出来用于科普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陨石。“这些看起来十分遥远的东西,其实离我们很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陨石文化。”邓方乐说。
一枚旧书签、一张老照片、一本老书……不一定价值连城,只要它在你的生命中有特别的意义,都是宝贝。《宝贝收藏故事》专栏,和大家一起欣赏藏品、分享藏家的收藏故事,并欢迎诸位方家来稿、指点。如果你有宝贝和故事,请拨打电话18639116378或17639114889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