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运动

踢足球的移民少女:走出大山“花”开绿茵场

据新华社银川6月26日电 “加油!加油!加油!”高声呐喊着为自己和队友打气之后,马粉花和灵武二中其他女足队员在夏日午后的绿茵场上全力奔跑、挥洒汗水,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15届运动会女足比赛踢一场热身赛。这样的场景,马粉花在7年前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

“以前,老家没有足球场,连大片平整的场地都不好找。我小时候都不知道有足球这个东西。”马粉花说。如果不是举家搬迁到灵武市,她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一名校园女足的主力右后卫。

马粉花的老家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那里所处的西海固地区一度被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2年,得益于宁夏生态移民工程,马粉花一家和乡亲们搬离大山,到300多公里外的灵武市安家落户。在这座自2006年开始推广校园足球的城市,马粉花第一次见到了草坪足球场,看见很多踢球的孩子。她与足球的缘分也自此开始。

“在小学参加少年宫活动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适合琴棋书画,就报了足球。”马粉花说。那时,马粉花并没有想到足球会在日后给她带来多大“惊喜”。

2017年,灵武市选派24名青少年足球队员赴英国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交流学习。读五年级的马粉花和另外9名移民少女成为“幸运儿”,经历了一段难忘的英国足球之旅。

“当时听说能去英国的时候,我完全不相信。在那之前,我都没怎么出过远门,连火车都没坐过,就直接坐飞机出国了。”马粉花说。她们在英国布鲁克豪斯学院、斯托克城足球俱乐部等进行参观、培训和比赛,并现场观看了英超联赛比赛。这些都让她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说英国之行在马粉花和队员们心中埋下了一颗足球的种子,那么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就是滋养它生根发芽的土壤。灵武市在过去10多年里大力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全市有41所中小学,其中19所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54支校园足球队,其中13支是女子足球队,马粉花所在的灵武二中女足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灵武二中后,马粉花决定加入学校的足球队。她的这个决定最初并不被家人理解。马粉花的姐姐摆红燕告诉记者,家里人当时都觉得踢足球就不是女孩子应该干的事情。

“她晒得特别黑,非常辛苦,有时候受伤了回家就哭,看得人心里不好受。”摆红燕说。然而不管多苦多累,马粉花都坚持下来了。最终,家人也选择支持她。

规模化、系统化的训练,确实不轻松。每天下午,女足队员们都要在课余训练两个小时。她们从基本功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运球、传接球、射门,逐渐掌握了如何接应、补位、防守……

在灵武二中女足教练丁鑫看来,这支女子足球队成长很快,在多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不少女足队员获得了国家级运动员证书,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有了目标。

“我觉得我的初中3年和高中3年肯定是和足球有关的。如果考上大学,肯定也少不了足球的因素。”马粉花说。如果当初没有搬出大山,没有碰到乡村少年宫的那个足球,她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女孩子也能在足球场上绽放芳华。

2019-07-02 1 1 济源日报 c_32484.html 1 踢足球的移民少女:走出大山“花”开绿茵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