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粉扑:梳妆台上的微型图画

文/图 烟丝

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粉扑

巴掌大的一块布,就可以自成天地:有的是山水云树,有的是花鸟鱼虫,有的是如花美眷……这些图案都是刺绣而成的,配色和材质有的清雅,有的秀丽,有的华贵。第一次在高平的古玩市场见到它们时,我的脚下像着了胶了一般,任凭猪头在远处喊叫,挪不动半步。

“原来,古代的女人就用粉扑啊!”我赞叹道。可以最高限度地还原古人的生活场景,是古玩的魅力之一。这些粉扑带着长久岁月的气息,或略有残损,或完好如新,隔着时光展示着它们的美。现代的粉扑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是每一个上面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图案。

关于粉扑,实在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学习,只能从几句宋代诗词里打捞一丁点模糊的碎片。

“浴罢华清第二汤,红绵扑粉玉肌凉,娉婷初试藕丝裳。”

“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娇汗易唏凝醉玉。清凉不用香绵扑。”

“半解香绡扑粉肌。避风长下绛纱帷。”

……

香不香?艳不艳?这样的书袋子,估计再掉几句,也不会招人厌烦,毕竟,每一句里都有一个香喷喷的镜头。

收起心思,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古代粉扑。从上面几句诗词可以看出,粉扑在宋代叫红绵或香绵。从这个“绵”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轻、软、薄的舒适感,而“红”和“香”则给我们提供了视觉和嗅觉上的遐想。诗人把香绵和颇具画面感的绫扇、小窗放到一起,足见其外观的精美。

在出土和传世的物品中,偶有宋代菱花形、圆形、梅花形的粉饼可以得见,但清代以前的粉扑一行藏友却都不曾见过。

这些粉扑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多为圆形,也有桃形或椭圆形的。其内有薄薄的填充物,正面是柔软的丝绸,背面绣有精美的纹饰。

百鸟朝凤、福禄寿禧、刘海戏金蟾、莲生贵子、锦鸡探花等题材的图案占多数,山水、亭台楼阁和戏曲人物也为数不少。生生不息、富贵荣华、寄情山水……主人的思想全都在这一握之中了。

都在看同一样东西,但老妈和我的关注点完全不一样。“这个是错针绣,这个是满地绣,这个是挑花,这个是简单一点的锁链绣……”她说着,我认真地答应着,其实一句也没听懂。一路看过去,有一点可以肯定:清代和民国的粉扑,足以集刺绣之大成。

在老妈成长的那个年代,生活中的所有装点都要靠女人们一针一线做出来。那些东西,因为有了心思和愿望,所以带着不同的气质和温度。从中古到民国,豪门女眷都有绣娘服务,到了清晚和民国还有专业的绣坊。针脚齐整、线条顺畅、画面平整而饱满,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绣品。而决定一个绣品档次的高低,除看绣娘的水平外,还得看打底料子的好坏。每年的端午节,老妈都会做香囊,少不了要绣一些简单的图案,但经常不是戳毛了丝绸,就是绣好后丝绸跑了线,原本精精神神的图案也随着失了形。“汉服女孩”秦亚文在苏州曾请行内有名的刺绣老师代过课,据说,好的绣法还得用过去上好的绫罗绸缎做底,有些绣法面临失传,也和一些面料的质量达不到过去的水准有关。

过去的日子过得慢,过去的人也有耐心。记得一本明清小说上描写过一个场景:一个妇人闲来无事,低头看鞋子上的百子图作耍。粉扑上的微型图画,是梳妆台上一个美妙的世界。如果能收集那么几十个老粉扑,雨雪天里,就着一杯清茶,看着杯口大小的一帧帧美图,安安静静地消磨一天应该也不难。

2019-06-21 文/图 烟丝 1 1 济源日报 c_32070.html 1 粉扑:梳妆台上的微型图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