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画屏之上游赤壁,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图 烟丝

老沛的画室里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字好,诗也好。每看一次,都能在它身上找到若干种电影题材的元素——历史片、传记片、文艺片、爱情片……而我有一个画屏,刚好和它搭配。

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是苏东坡写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妞喜欢前半阕中通感修辞的精妙,我喜欢后半阕中对女主角刻画的生动,而更荡气回肠的,是这首词背后的故事。

话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人生低谷完成了从苏大学士到东坡居士的转变。他在黄州四年,像逃难百姓一样住破庙、开片荒,就着人生的贫苦,写下了大量诗词,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就是这个期间创作的。他的好友王定国也受牵连被贬宾州。岭南地区的宾州当时偏远荒凉,幸好有歌女柔奴与王定国同行。几年后,王定国得到赦免归北,让柔奴出来劝苏东坡喝酒。在瘴疠之地安之若素的柔奴,借苏东坡之笔为世人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留下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旷达情怀。而苏东坡,在写柔奴,也是在写自己。正如无数后人踏着他的脚步去感受前后《赤壁赋》一样,大家也是借着这个古战场和古诗词,唤醒那个沉睡在社会统一标准中的自己。

而我,可以天天借一画屏游赤壁。这个画屏制作于清代,通身黑漆,屏芯以披麻厚漆打底,上面的画图以朱漆绘就,依稀可见画面上曾经附着的金漆。屏上有诗一首,字已漫漶,依稀可见“赤壁”等字样。屏上画的是赤壁泛舟:古树怪石,远山阔水,两条小舟泛于粼粼水波上。一舟上三人围桌,学士执杯,和尚挥臂,少女低眉;另一舟上有二童子,一童子从坛中取酒,一童子一边扇火一边看炉上的酒壶。画屏底座上有一小开窗,窗边起线,窗内是整木挖出的梅花图,老桩新枝,两只喜鹊站于树干左右相互顾盼,枝头有零星梅花绽放。

有那么两周,妞每次回家,都会在画屏边看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我在旁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说两句话。

“你能‘结识’苏东坡,妈以后就放心了。”我说。其实,对她我本来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为啥?”她看着书头也不抬一下。

“天子脚下直得起腰,流放途中唱得起歌,能做到这样就不怕你遭遇各种人生了。”我识趣地长话短说。

“人们不正因为这样才喜欢他的吗?”她应付一句就又沉浸到文字世界中了。

文字和图画的魅力,就在于可以穿越时空,让人得以与前人对话。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不管是我还是她,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崎岖和泥泞中,只要记得“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就足以抵达“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境了。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闲时暂做江山风月的主人,忙时借屏寄情山水,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甚好。

2019-06-07 文/图 烟丝 1 1 济源日报 c_31463.html 1 画屏之上游赤壁,此心安处是吾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