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展示着匠人的巧思和工艺;院落布置、匾额楹联,诉说的是主人的实力和情怀。古建筑身上藏着许多故事,无声地吸引着古建筑发烧友。每个节假日之前,都会有朋友展开地图,在上面圈画各地的名胜古迹,试图来一次与古人的无声交流。
在那些宏大的建筑中,体量不大的匾额最能体现其第一任主人的才思和性格。几个人往门下一站,就形成了我们之间、我们与主人之间、主人与前人之间奇妙的沟通。记得第一次去拙政园,在荷塘边小坐的时候,一抬头,隔着绿盖红荷,见上面题着“香远亭”三字,不由得和燕子相视一笑——周敦颐的“香远益清”就这么在我们的脑海里跳了出来。隔着时空,我俩和王献臣、周敦颐小小地神交了一下,而出游的乐趣正在于此。
昨天,乔弟送来一块大匾。当“敬恕居”三字跳入眼帘的时候,女儿教学楼前的一块宣传牌同步从脑海中跳出。那块牌子挂在济源一中最南边的教学楼前,上面写着一句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有在门头挂匾的习惯,因而古玩市场的老匾并不鲜见。逛市场累时,坐下来聊聊匾额上题字的来源和含义,成了大家永不乏味的游戏。
在我神游时,猪头从微信上发过来一段曾国藩的名言:“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后面还有一段:“他在信中反复叮嘱家人:‘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常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常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说得好!”我回赠给他一个大拇指。
客去月明,初夏的夜正适合闲坐。不怎么说话,我们以现代人特有的方式交流。“朱熹给陈师中写过一篇《敬恕斋铭》: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为仁之功,曰此其极,敬哉恕哉,永永无斁。”猪头又发过来一条微信,紧接着是译文:“出门如恭恭谨谨的宾客,办事如认认真真的祭祀。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怎么会有失误?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人。用这样的准则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温暖如春。为何世间的人,放纵自己而困于物欲?只有像我这样的老人,才有这样一种忧虑。什么是坏事,什么是好事,都要自行收敛,亲身实行。或居墙下,或食菜羹,都要如祭如宾。对内能使家庭和睦,对外能使邦国太平。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没有什么怨恨哀伤。为仁之道的功德,这就达到了它的极致。诚敬啊,忠恕啊,永远不能厌弃。”
而我沿着儒家的大河逆流而上,又回到了孔夫子身旁。“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这是又一段对“敬”字的注脚。那段话的译文是: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尚且做得不够好,何况我们呢?”
而关于恕,还有一段类似的话。仲弓问仁时,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所以,在许多时候,恕和仁有着类似的精神实质。
匾额是一种简略版的座右铭和诗文,可以让人警醒宁静。恕己易,恕人难;安逸享乐易,敬以持躬难。那么,此刻,以此匾为训,从“在家无怨”做起吧。放下手机,洗碗拖地,然后在月光下安眠,等待又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