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对铭静坐可澄心

文/图 烟丝

“桂荣槐茂,忠厚贻谋”铭牌

“看我等众生如此执着于相,你做何想?”朋友在某名山古刹发出灵魂拷问。

“执着于相,是为求心中真相。人人都行走在寻找自我、本我、真我的路上。”烟丝答。

在穿越西北大漠寻找古洞窟的路上,在西藏看藏民朝圣的雪山上,这个声音曾从烟丝的心底深处蹦出来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人的这种求知模式从古至今一直不曾变过。一个兄弟的微信头像,把这种精神表达得含蓄又精准:一副刻着“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座右铭的案头小对联,旁边是一盆青翠的蒲草和一方小章——要么亲临山水读无字天书,要么在诗书画印中寻找通往“明明德”“止于至善”的道路。

读书人自古就有在案头放铭牌的传统,如今,这些小小的牌子是古玩圈的宠儿。自己刻一副以明志致远当然很好,而摆一副老铭牌于室中,还有和前人对话的趣味。

秋天在一个古玩店里看到两副案头小铭牌,长不盈尺,小巧可爱。一副上面刻着“谈诗客至风生座,论画人归月透帘”,另一副刻着“桂荣槐茂,忠厚贻谋”。烟丝很中意“忠厚”二字,就带了那副小铭牌回家。给它们擦去灰尘,发现朱红大漆上还有一层淡淡的墨痕。两块板子拼起来一看,原来前后各有两个漂亮的行书,合起来读是“其味滋大”。不知道它们在多少人手中辗转过,而这四个字又不知是其哪一任主人的心声。

从此,再去古玩市场,总会对偶遇的小铭牌多看几眼,发现修身齐家类的铭牌尤其多。“聿修厥德,长发其祥”“先代贻谋由德泽,后从继述在书香”等无不与“忠厚贻谋”一联一脉相承。其次多是淡泊明志的内容。“一帘花醉琴生月,半榻风生鹤近人”“满阶碧草客稀到,半榻白云人对眠”无不有归去来兮的味道。

上个月在洛阳的一个古玩店又邂逅了一块小铭牌,上刻“和平处世”四个行书,语出清代《围炉夜话》中“和平处事,勿矫俗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看到它的一瞬间,有些微汗:矫俗和巧智二病烟丝曾中毒颇深,虽说知难行易,但时不时地还会积习发作。在这家店老板的微信里,还有一块铭牌的图片。“莫心高”三个隶体字古拙又不失清雅,牌子右上方加盖了一方印章,不知道是不是名家所题。

传统文人喜欢方方正正、样式简洁的物品,尤其是明代,线条简练的“四平”家具风行一时,对后世影响深远。“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为“四正”;“君,臣,父,子”为“四正”;“道正,德正,法正,智正”为心之“四正”;“体正,气正,精正,神正”为身之“四正”;“语正,声正,韵正,音正”为音之“四正”;“行正,立正,坐正,卧正”为行之“四正”……可能是受这些思想的影响,文房铭牌不管是带挂环的,还是放案头兼当镇尺的,都是简单的长方形,很少有其他花样和装饰。而这种朴素,正可以提醒我们专注于内心,不被浮华所左右。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性。人生的蜕变,从觉察、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气开始。而这小小的铭牌,可以时时给我们以警觉。每每看到这些小小的铭牌,烟丝都可以感觉到那么多同道中人穿越时空,在脱离尘垢的路上结伴前行。而路上,一直有花在内心深处次第开放。

(特别提醒,市场铭牌作旧多,请谨慎入手)

2019-01-25 文/图 烟丝 1 1 济源日报 c_18661.html 1 对铭静坐可澄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