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门前的碓臼,老家的旧时光

卫扬家的老碓臼

寒风阵阵,老大娘坐在一个凹形大石头边,一边用碓锥捣着凹里的东西,一边与旁边的大爷拉家常。不一会儿,香味便从凹里飘出。1月14日,记者在承留镇卫河村的路边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上前一看,原来,老大娘在捣花椒粉,而这块凹形大石头叫碓臼。它的主人卫扬说,这个碓臼在他家已经有100多年了,是农耕时代劳动人民用来舂糙米、杂粮等食物的工具。

卫扬家的老房子与现在的房子隔着一条河。在卫扬的记忆中,这个碓臼从他记事起就放在老房子的大门口。“我们家以前住在一个四合院里,里面一共有三户人家,碓臼就放在大门口的老槐树边。不管谁家需要舂米、舂麦子都可以用。”卫扬说。在那个年代,一个小村里只有一两个碓臼,村里的人们常用盆或瓢端来玉米或麦子来舂,卫扬常常能听到“咚咚”的声音。

20世纪90年代,碓臼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卫扬家在老房子旁边的河对岸盖了新房,老房子被拆掉后,碓臼和槐树被遗忘在了河对岸。

3年前,卫扬想起了被遗忘的碓臼,于是找来伙伴一起把碓臼搬回了家。“那个时候碓臼已经快被土埋住了,老槐树还在。为了不让碓臼消失,我就把它搬回来了。”卫扬说。

这块碓臼由青石打造而成,足足有100多斤。卫扬说,由于青石结实,长期使用不易被弄破,所以过去的石匠都会选用青石来制作碓臼。石匠在制作碓臼时,将青石中间凿出一个约40厘米深、上粗下细的圆窝,人们称这个用来盛放粮食的圆窝为碓窝。与之配套的用来舂粮食的近圆形石块叫碓锥。

时隔多年,与这块碓臼所搭配的碓锥早已不知去向。在街坊邻居的催促之下,卫扬又做了一把新碓锥。“以前我把碓锥放在院子里没管过,后来我把它放在了大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街坊想来捣些香料粉什么的,就催着我又做了一把碓锥。”卫扬说。

“现在,隔三岔五就有人来舂香料,他们说手工舂出来的香料比机器磨的香料更香,我大老远地就能闻到香料的味道。”卫扬笑着说。

老人们一边捣着香料一边唠着家常,欢乐又亲切,无形中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现在的年轻人看到碓臼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在我看来,这个老碓臼装满了乡愁。这不仅仅是我们家的回忆,还是整个村子老一辈人共同的记忆。”卫扬说。

一枚旧书签、一张老照片、一本老书……不一定价值连城,只要它在你的生命中有特别的意义,都是宝贝。《宝贝收藏故事》专栏,和大家一起欣赏藏品、分享藏家的收藏故事,并欢迎诸位方家来稿、指点。如果你有宝贝和故事,请拨打电话18639116378或17639114889与我们联系。

2019-01-18 1 1 济源日报 c_18378.html 1 门前的碓臼,老家的旧时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