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结婚证,有着不同的时代印记,但都代表着两个相爱的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近日,记者在聂翠萍老人家中见到了20世纪60年代她和老伴杜士贵的结婚证。
当记者来到老人家里时,她早已将结婚证摆放在桌上显眼的位置。
聂翠萍珍藏的结婚证共有两份,内容一模一样。这两张结婚证很像后来的奖状,正上方印有五角星,五角星两边有国旗围绕,还有小麦等农作物,寓意丰收。结婚证中间部分有新郎和新娘的姓名、结婚证号等相关信息及“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等文字,颁发日期是1962年12月6日。
这两份结婚证见证了聂翠萍和杜士贵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生活。
1961年,聂翠萍在济源煤矿职工医院当护士,杜士贵正好到附近找朋友玩。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相遇了。
“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小伙子个子挺高,浓眉大眼的。而且,他对我的印象也不错。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说,这应该叫一见钟情。”说到这里,聂翠萍老人害羞地笑了。
恋爱的第二年,俩人就结婚了。“我参加工作赚钱了,而且已经独立生活了一段时间。我从小就很有主见,当时也没想那么多,相互喜欢,就走到一起了。”聂翠萍回忆起从恋爱到结婚的经历时说。
聂翠萍说:“结婚时双方的家庭条件都不好,婚礼办得很简单。后来经济条件好了,人们讲究办酒席,买‘三大件’。我们结婚当天,没有举办仪式。我带着嫁妆来到他家,到人民公社领取了结婚证,然后买了两斤糖分给亲朋好友,就结婚了。”
婚后两人育有三子一女,由于要照顾家庭,聂翠萍辞去了工作,养家的重担就落在杜士贵的肩上。“那时候,我们的日子真叫苦,吃都成问题,有一次路过烧饼摊,2毛钱一个烧饼都不舍得给孩子买。”回忆起以前的生活,聂翠萍有些心酸。
仅靠挣工分很难养活一家人,于是,杜士贵决定外出工作。因为喜欢唱戏,而且在这方面颇有天赋,杜士贵便带领同村的几个人外出唱戏。“他唱《白毛女》唱得可好了,经常有人找他去唱。”聂翠萍说。
有一次外出表演时戏台意外失火,杜士贵死里逃生。“听到消息时我吓坏了。虽然赚的钱都赔了进去,但人没事就好。”
之后的岁月,俩人相互扶持,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几年前,杜士贵患病导致行动不便,口齿也不清晰,一日三餐和出行都由聂翠萍悉心照料。虽然子女再三劝说找个人帮忙,但聂翠萍还是坚持自己照顾老伴。聂翠萍说:“我的身体还行,还能照顾他,而且没有人比我更贴心。”
一路走来,俩人手牵着手,一过就是56年,而当年的结婚证也成了夫妻俩最珍贵的信物。“夫妻要互相珍惜,懂得包容,才能走得长久。”聂翠萍说。
一枚旧书签、一张老照片、一本老书……不一定价值连城,只要它在你的生命中有特别的意义,都是宝贝。《宝贝收藏故事》专栏,和大家一起欣赏藏品、分享藏家的收藏故事,并欢迎诸位方家来稿、指点。如果你有宝贝和故事,请拨打电话18639116378或17639114889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