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大气环境质量首次达到国家Ⅱ级标准;二氧化硫累计浓度同比下降40.9%,创历史最高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45.06%,居全省第二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黄河、蟒河、沁河等5个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到省定要求;完成土地流转近2.5万亩,化解土壤污染风险;利用国家环保专项资金,持续推进500亩土壤污染农田修复工程……回顾2018年,我市坚守生态环境底线,努力守住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环境最朴素的理解,大气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2018年,为了留住蓝天白云,我市9台燃煤发电机组全部稳定实现超低排放,每年减排烟粉尘1300吨、氮氧化物3400吨、二氧化硫5340吨;豫光金铅等8家企业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或超低改造,每年减排烟粉尘667吨、氮氧化物2070吨、二氧化硫1030吨。同时,我市新购75台多功能冲洗车和雾炮车,对市区70余条道路进行深度保洁;制定出台补贴方案,大力推广“电代煤”、“气代煤”和“清洁型煤”替代;完成餐饮行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2298家,完成率100%。
从10月份开始,我市分行业分级落实管控责任,进一步细化4300家企业的减排管控措施,实行动态清单“一单制”和绿色环保调度制度;对于新认定的22家“散乱污”企业,目前已全部关闭取缔到位。同时,我市邀请国家级环保专家团队进驻我市,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机动车遥感尾气监测等进行大数据整合与分析,建设集监测、执法、治理于一体的决策支撑平台。截至目前,我市已对60多家重点企业实施科学管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在改善水土质量方面,我市按照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有关要求,开展河道垃圾、杂物、违建清除及水面干净的“三清一净”行动,对河流干支流沿线200米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区实施综合整治,保障入河排污口合法、达标排放,确保生活污水截污入网、养殖废水“零排放”。同时,我市加强涉水企业提标改造,监管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对涉重金属行业废气无组织排放进行治理,严防入河水质超标;建立农艺调控、替代种植技术试验示范点,制定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方案,确保食用农产品种植安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18年,济源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越来越明显,一幅秀灵、美丽、宜居、幸福之城的美好生态蓝图正在逐步绘就。
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