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念
视频中,姑娘蹲下来,给坐着的老奶奶系鞋带。老人似乎有些扭捏,不好意思似的。姑娘不为所动,静静地把鞋带系完,又去系另一个。
帮系鞋带,通常是亲密的举止。这是孙女在给祖母行孝吗?不是,两位素昧平生。事情发生在青岛。视频显示,公交车上,老人发现鞋带松了,几次弯腰,却够不到脚面,一时有些尴尬。旁边的姑娘看在眼里,仿佛自然而然,就过来帮忙了。小小举止,却很温馨,让好多人看得眼眶湿湿的。啥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亲孙女也就这样了!
对照之下,笔者有点惭愧,因为类似的场景也遇上过。曾经见到一位老人,手里拎着东西,又费劲地在兜里翻找物件,一时又找不到。老人一会儿一头汗,挺狼狈的。笔者的脑海中闪过“去帮帮她”的想法,可是,终是没帮。为啥呢?想法太多,顾虑太多。脑子里不是没冒出善念,而是让那些杂乱想法给“稀释”了:素不相识,合适吗?唐突不唐突啊?那么多人不去帮忙,我去帮,是不是太招摇了?老太太把我当骗子咋办?越想越怯懦,最后,就溜了。
别让犹豫拽住助人的手。怎么克服心理上的这种“刹车”?姑娘的做法就是一种提醒:请尊重自己的善良直觉。见人在急中难中,我举手可帮,那就去帮。力所能及、顺手可为的微善,更应该运用这个法则。做好事时果断一些,何必想东想西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鼓励蛮干,比如下水救溺水者,再比如病人突然倒地,自然不能硬去帮忙。网络世界里,有一个称呼叫“键盘侠”,就是在聊一些事的时候,把键盘敲得震天响,决心表得大如山,大有“解人危难,舍我其谁”的侠风;可是,真让做,一个个都蔫儿了。头脑中的善,不化为具体作为,有什么用呢?
善念如果止于想法层面,就好比风中之烛,乍起乍灭,光亮不显;如果善加呵护,起而行之,就相当于以手护之,以玻璃罩笼之,始可长放光明,直至烛照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