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运动

张艳娇:绿茵场上的足球“精灵”

文/图 本报记者 牛曦阳

张艳娇

“快快快,往这边踢……”球场上,一个扎着马尾辫,身穿足球训练服的女孩一边指挥队员传球,一边快速奔跑。她叫张艳娇,今年19岁,是一名高三学生。11月27日,记者在济源一中的足球场对她进行了采访。她特别喜欢踢足球,很享受在绿茵场上奔跑的感觉,像一个自由的精灵。在她身上,记者看到了同龄女孩少有的坚韧。

“我不同于其他女孩。别人出去逛街的时候,我在球场踢球;别人周末休息的时候,我在球场踢球;别人沉浸在游戏里的时候,我还在球场踢球。想找我很容易,来济源一中的足球场就行。”张艳娇笑着说。

张艳娇的老家在漯河市临颍县的一个镇上。她从2011年开始接触足球,至今已有7年时间。

“我从小就喜欢运动,是学校运动会的积极分子,经常在长跑、短跑等项目中拿第一。体育老师觉得我各方面素质不错,就带着我练习踢足球。”张艳娇说。

“练球的过程很辛苦。记得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和同学一起参加赛前集训,训练量很大。当时,我的水平有限,总是跟不上省体校队员的节奏。有一次,教练让我们做一个动作,我和队友没做好,就被罚跑两圈。”张艳娇回忆。

为了更好地练习踢足球,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张艳娇没有选择就读本地的普通初中,而是去了广东一所私立足球学校。

“刚到学校的时候,我特别不适应。因为学校的外教不讲基础知识,直接讲战术。当时,我理解起来很困难。”张艳娇说,“外教的时间观念很强,讲课速度也很快。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我才能听懂他讲的每一个知识点。”

“身体受伤在踢球过程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上初二时,我们队经常跟精英队打比赛。因为精英队的队员都是男生,实力比我们强,这样能快速提高我们的踢球水平。有一次,我跟对方的前锋抢球时没站稳,被他踢到了脚,当时脚就动不了了。”张艳娇说。

2015年,张艳娇被济源一中录取。就在这一年,济源一中组建了一支女子足球队。“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很荣幸。”张艳娇说。同年,我市举办了‘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当时,为了参加这个比赛,我足足准备了半年。特别是比赛前两个月,我每天都坚持训练。”张艳娇说,“真的很累!很苦!但是为了比赛能取得好成绩,我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

当张艳娇信心满满,准备迎接比赛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她所有美好的想象。“因为学籍问题,我不能参加这次比赛。”张艳娇说,“被迫弃权,我心里很难过,哭了好久。”教练安慰她说:“你以后还会有机会的。只要好好训练,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加油!”

2016年,张艳娇如愿参加了济源市‘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张艳娇和她的队友在该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个第一来之不易。因为对方的整体实力较强,而我们队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比赛刚开始,我们队就输了一个球,大家很沮丧。不管怎样,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拼尽全力的。”张艳娇说,“在队友们的默契配合下,我们队接连进了两个球。进球后,队友们士气高涨,踢的越来越好。最终,我们队获得了第一名。”

2018年9月,张娇艳去英国交流学习了10天。“经过多轮激烈的比拼和层层选拔,我才得到这个机会。”张艳娇回忆说,“当时,参加选拔的有100多人,而名额只有22个。要从100多人中选出22人,竞争非常激烈。”

“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努力训练,然后打比赛。因为每个人都想赢,都想去英国。在比赛过程中,评委会根据球员的表现,综合评定后,给出一个分数。只有分数较高者,才能进入下一轮比赛。”张艳娇说。当时,她压力很大。但为了保持稳定的成绩,她努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紧张。这一路走来,她成长了不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学了艺术特长,难免会耽误文化课。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张艳娇说。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张艳娇马上面临高考。随着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她开始把重心转移到文化课上。“虽然足球和学习很难同时兼顾,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张艳娇说。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永远不会放弃足球。我喜欢别人为我欢呼的感觉,喜欢在绿茵场上奔跑的感觉。”张艳娇说,她会在足球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2018-11-29 文/图 本报记者 牛曦阳 1 1 济源日报 c_16293.html 1 张艳娇:绿茵场上的足球“精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