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评

让青年持续拥有获得感

□陈禹潜

当代青年没有获得感、缺乏目标?面对社会上的一些片面观感,数据给出了更加客观的结论。日前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显示,在所有年龄段中,21岁至30岁的年轻人在“当前获得体验”一项得分最高,在“未来获得预期”一项同样位居前列。报告澄清了社会对青年的一些误读,也显示出中国青年不甘平庸、锐意进取的积极心态。

根据蓝皮书,获得感主要指民众在社会中通过努力,从而获得提升、肯定和奖赏之后的认知体验。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获得感早已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涉及教育、就业、医疗、法治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指数”。青年在这一项上的高分,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给予青年的成长空间更加广阔。当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夺魁,当一批批“90后”青年走上工作岗位,报效祖国,当归国创业的留学生日益增多,“回祖国去”成为潮流……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优良的条件,让青年有“立志做大事”的激情和期待。

除了客观数据传递出的青年状态,中国青年的价值观也非常正向积极。《社会心态蓝皮书》根据大量问卷调查得出,“90后”青年个人普遍持有正向、积极的社会价值观,重视集体主义、人文关怀和权利平等。另一项针对青年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6.4%的受访大学生将大学当成人生奋斗的新起点,80.3%的大一新生对此表示认同。大学生的雄心壮志,反映出当前青年一代昂扬的精神状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高获得感和正向价值观,必然会给整个社会发展增添强大的动力。

同时也要看到,青年获得感数值稳步提升背后,也潜藏着一定程度的压力。这其中,有一些是工作的压力,比如初涉职场,工作技能生疏,岗位竞争激烈;有一些是生活中的困扰,比如刚入社会,收入不高,生活开销负担较重;还有一些是未来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困惑,比如没有清晰的职业前景和规划,等等。一些年轻人在面对压力时心理“内存”不够,导致心理问题的恶性循环,被专家称为“压力自我复制”。化解“青春烦恼”,需要有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端正“三观”,经风雨见世面,创造出人生更多的可能。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年的成长推动着社会进步,青年的诉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部分。给青年更大的奋斗舞台,让青年持续拥有获得感,用青春作桨,驶向梦想的彼岸。

2018-11-21 1 1 济源日报 c_15934.html 1 让青年持续拥有获得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