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校准政治生态的风向标

——来自部分省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调研之二

人民日报记者

政治生态好坏,直接影响用人生态,影响干部队伍状态。政治生态清明,选人用人就会风清气正,干部队伍就人心顺、正气足。同样,选人用人风清气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能够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记者近期分赴重庆、山西、云南等地调研,干部群众普遍反映,从严刷新吏治、净化选人用人风气,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

选准人用对人,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滤芯”

“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调研中,这句话被事实反复印证。

政治生态受到污染,干部选用就难以保持“净土”:说情打招呼、违规用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任人唯亲、团团伙伙、搞“小圈子”,带病提拔……在政治生态出问题的地方,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受访干部群众认为,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得从选人用人着手,能够把踏实肯干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就是政治生态向好的“信号灯”。

这几年,山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经历了一场极不平常的政治考验。2014年,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而今浴火重生。“以前,有的干部认为要提拔,得有关系才行。”山西省委巡视办负责人说,“现在,干部选用风气正在不断向好。”

“我的经历是政治生态好转的一个注脚。”吕梁市一位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在乡镇干了9年,2016年被提拔。组织谈话时她热泪盈眶地说:“我根本没想到能从乡镇干部提拔为组织部长,现在组织选了我,我要感恩组织,更加努力工作。”

空气受到污染,需要过滤净化。同样,政治生态受到污染,也需要过滤净化。选人用人,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滤芯”。

“吕梁被定性为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重灾区。”吕梁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2015年,吕梁“四大班子”换届,如何除旧布新、刷新吏治,是一道绕不开、躲不过的难题。吕梁全市1098名市管干部、4100余名科级干部,都要经过查档案、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吕梁市委用“九查”这一刷新吏治的“非常手段”,给每名干部做“体检”,47名干部被终止选拔任用程序。

吕梁的变化,是山西政治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近4年来,山西严厉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政治生态逐步恢复。2017年度“12380”平台受理举报统计分析显示,山西全省受理举报总量同比下降48.52%,其中违规选人用人问题举报量同比下降45.61%。

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如何,总能从选人用人上找到表现。云南政治生态一度遭受严重破坏。“这两年,我们在匡正选人用人导向上下了大力气。”云南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2017年,省委组织部对2013年以来“带病提拔”的领导干部选任过程进行倒查,问责相关责任人21名;开展为期1个月的干部选任工作集中检查,通报了143家单位4方面存在的20类问题,处理相关责任单位7家、相关责任人14名。

围绕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去年以来,重庆将选人用人情况作为日常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派驻监督重点,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及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排查梳理市管干部问题线索,共回复党风廉政意见8205人次,提出暂缓使用意见94人次。同时,重庆着力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深入挖掘重庆红色革命、爱国主义、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元素,坚决防止“袍哥”文化、码头文化、江湖习气等封建腐朽文化沉渣泛起。

管好“一把手”,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枢纽”

“‘一把手’正,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就歪不到哪里去。”这是调研中时常听闻的一句大白话。

“‘一把手’出问题,就不仅仅是本人的问题,很容易带坏干部队伍,一定意义上‘一把手’能决定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政治生态。”云南省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一把手’出问题,其危害甚至大于其他班子成员出问题的总和。”山西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紧紧盯住“一把手”。

选人用人的首要责任在党委“一把手”。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案件看,如果一个地方“一把手”的家搞成了“官帽批发市场”“权钱交易所”,这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必然恶化。

许多违纪违法的“一把手”之所以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日常管理监督不力是重要原因。

如何破解“一把手”监督难?

不少干部说,“一把手”用权必须严格依法办事,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要在思想上树牢,并体现在行动中。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尚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去野生动物园参观,游客要坐在铁笼车里。为什么?为了保障游客安全行使参观的权利。同样,法律不仅用来规范每个人的言行,也是对权力行使者的保护。

在重庆,一正一反实例也印证了这一点。已被查处的重庆市原副市长沐华平任渝北区委书记期间,在引进亿赞普钱宝项目决策中,(下转第二版)

2018-10-29 ——来自部分省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调研之二 1 1 济源日报 c_15087.html 1 校准政治生态的风向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