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杨金枝:

自创诗歌谢党恩

本报记者 张佩佩

“党的政策真正好,脱贫一个不能少……”“脱贫不能靠救济,致富就要靠自己……”10月25日一早,下冶镇大岭村65岁的杨金枝,就伏案修改新创作的诗歌。看到有人来访,他略显紧张,连忙放下手中的笔,热情地招呼着。记者随手翻阅了一下,看到文字虽显直白,但句句发自肺腑,皆为真情实感。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几年前,杨金枝夫妇失去唯一的儿子,儿媳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一家人尽管日子过得艰难,但是自强不息,靠辛勤劳动改变生活。

2014年春,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进,认定杨金枝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教育扶贫”“六改一增”“慈善扶贫”等政策,缓解了杨金枝一家的生活压力。随后,在市农机局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杨金枝种植了3亩辣椒、4亩白菜制种,一年收入达1.8万元,大大改善了生活,并于同年底成功脱贫。

诗短情长,歌简意深。随着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村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贫困户家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杨金枝看在眼里,感触在心,总想表达喜悦和感激之情。于是,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毅然拿起纸笔,创作诗歌抒发内心感受。“人人都说骨肉亲,党比骨肉亲万分……”“扶贫政策写不完,党的恩情似海深……”一首首诗歌精彩呈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赶上了好政策,不愁吃不愁穿,医疗有保障,我们现在过得很幸福。”杨金枝说,今年2月份,他因脑血管疾病住院治疗,花费1000余元,出院结算时全部报销了。如今,他还签约了家庭医生,享受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解除了后顾之忧。

心连心帮扶,手拉手共建,肩并肩战斗。第一书记和帮扶人员的真抓实干、真情付出,竟成为杨金枝创作诗歌的动力。“致富不忘李书记,工作认真又积极,态度和蔼又贴心,对待群众如亲人。”“不能忘记帮扶人,经常来家看望俺,问罢寒来再问暖,知心话儿说不完。”对此,驻村第一书记李明军说:“这本是我的职责所在,没想到竟被写进诗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沉下心、扑下身,为群众做好每一件事,让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着每一位乡亲。”

“我把村里和家里的变化写成诗歌,表达对党和政府及帮扶工作队的感谢,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杨金枝告诉记者,村里引导群众发展艾草产业,他家种了2.5亩,一年可收入7500元,还享受了产业扶贫补贴5000元,他对未来更有信心了。今后,他会继续关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都写进诗歌里。

2018-10-29 本报记者 张佩佩 杨金枝: 1 1 济源日报 c_15086.html 1 自创诗歌谢党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