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明“五子登科”铜镜

明“五子登科”铜镜 济源市博物馆资料图

明代“五子登科”铜镜,直径30厘米,1984年5月出土于宋庄。镜背面中间一圆形钮,围绕钮有四字铭文“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5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以82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引导当父亲的须教子有方。

吉语文字在明代铜镜上十分流行。它们多以科举中第、长寿、多子为题材,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些吉语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铜镜纹饰。把“五子登科”镌刻在日常所用的铜镜上,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禹钧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大富大贵锦绣前程的理想。

杨艳军

博物馆的展品以其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在欣赏博物馆展品的同时,不仅可以获得文化生活的满足,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本版特开辟《博物馆之窗》,让人们在阅读报纸的同时,可以轻松便捷地欣赏博物馆展品,了解济源文物的文化内涵。欢迎对此专栏有兴趣的朋友留言,共同挖掘济源文物里包含的历史和艺术信息。留言请发送至电子邮箱836979929@qq.com。

2017-08-18 1 1 济源日报 c_13687.html 1 明“五子登科”铜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