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

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探析

何恩情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重要课程。在培育英才的过程中,思政课扮演了重要角色。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攸关立德树人的成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离不开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概括来说,主要彰显为以下几个维度的内涵。

一是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深是基础。讲深,言下之意就是把事物的本质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可以入脑、入心、入行。首先是对概念的讲解要深刻、具体,不能简单地浮于表面。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清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例如,在讲解“现代化”这一概念时,就要准确定义现代化的缘起、定义,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其次是要准确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缘起、内涵及其历史进程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整体的发展脉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路径。

二是思政课要把道理讲透,讲透是关键。把道理讲透,顾名思义就是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能拨云见雾,看清事物背后的实质。讲透是在讲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阐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讲透对思政课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老师不能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的认知上,而是要努力探求事物的本质。只有自身先明白事物的本质,才能把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思政课老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答,让学生能够问有所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学生关心关注的、感到困惑的一般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或是和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学生关注的问题具有共性,一个学生关注的问题,往往其他学生也十分关注。因此,老师的解答十分重要。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政课老师对问题的解答是把道理讲透的表现,是为党培育英才的重要方式。

三是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活,讲活是灵魂。讲活是思政课老师应该追求的更高层次的境界,是在讲深、讲透的基础上,对思政课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讲活是一门艺术,是思政课的至高境界。如何讲活思政课?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可借鉴。一是要提升讲课的亲和力。思政课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的亲和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感受。如果学生觉得这个老师讲话很有亲和力,会认真听讲。反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讲解内容,学生会觉得味同嚼蜡,久而久之便不会认真听讲,由此可见亲和力的重要性。二是课堂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相契合。思政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一般而言,学生对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会更感兴趣。例如,对体育类院校而言,学生对与体育相关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思政课与体育相结合,努力挖掘教材内容背后的体育知识。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授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奥运冠军的事迹作为课堂导入的重要素材,比如樊振东、全红婵等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的典型事迹,还有中国女排在20世纪80年代夺得“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均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体育素材。体育方面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思政课教师应有意识地积极创新授课方法,讲活思政课。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为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讲深是基础,讲透是关键,讲活是灵魂。准确厘清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方能切实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文为2023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高职):“校史馆体育文化资源融入大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3sxzzjy068)的阶段性成果

2025-10-28 何恩情 1 1 济源日报 c_129070.html 1 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探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