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白园忆乐天

◆季加宝

夏日的一阵急雨过后,沿着伊河南行,登上洛阳龙门东山的琵琶峰,远远望去,峰顶氤氲着一层乳白色的云气,分外缥缈。雨后的山峦,被云气笼罩,若隐若现,为龙门平添了几分诗意。

位于琵琶峰上的白园,是全国唯一纪念白居易的园林。这里的一花一草寄托着他对这片山水的眷恋,这里的一梁一栋承载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乐天续弹《琵琶行》 诗意白园绽风华

白园古木参天,翠竹环绕,池水清碧。觅一片林荫、选一块石凳,听水流叮咚,沐徐徐清风,看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斑驳光影,顿觉一股畅意涌上心头。这里花开是景,花落成诗。乐天也不吝笔墨和溢美之词,大笔一挥,留下“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的佳句。

沿着弯曲的山路拾级而上,沿途层林叠翠,路转峰回,悬瀑溅珠。亭台楼阁、水池连廊依山而建,沿途芳草萋萋,时而鸟鸣山涧,时而猿啼深林,为琵琶峰增添了几分喧嚣与热闹。

走着走着,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莲池。荷花亭亭玉立,紧紧依偎着碧绿圆滚的荷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娇艳鲜红。穿梭在荷叶间,有种“竹径绕荷池”的幽美意境。

山腰有一亭,名为“听伊”,乃白居易晚年与元稹、刘禹锡等友人对弈、饮酒、品茗、论诗之处。静静坐下来,欣赏石桌、石凳,仿佛时光倒流至那个年代,眼前浮现出白、刘、元三人纵酒放歌、吟诗作乐的场景。

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所以白居易一生创作的3000余首诗歌中,900多首是献给洛阳的。“闲出都门望,但见水与山”“朝随浮云出,夕与飞鸟还”“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遗愿,将其葬在琵琶峰顶。这里翠竹环抱、草坪如毯,峰形如琵琶,其墓所在之丘似琴箱,既实现了他与香山融为一体的夙愿,也让他能够在漫漫长梦中继续弹奏那篇千百年来传颂不衰的《琵琶行》。

躬身为民显初心 自省自惭常相伴

由听伊亭而上,危岩翠柏中坐落着一座古朴典雅的阁庐,即乐天堂。堂中央,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鸠杖,眺望远方,眼里透露出一丝忧虑,仿佛在为百姓的生活担忧。两边墙上各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左边是白居易的“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右边是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看到此,心中不禁疑惑:这两幅书法作品有何关联?

原来,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为官后,白居易将兼济天下、忧国忧民当作人生信念,将体恤百姓、勤政爱民当作使命担当。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虽安史之乱已平息,但受地方藩镇割据影响,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为躲避战乱,童年时期,他随家人逃亡江南。一路颠沛流离的辛酸和亲眼看见的惨状,让他产生了民本情怀,并影响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政40年,他热心世务,志在兼济,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地方主政,都为人民着想。每天,他自觉地将言行与儒家先贤对照、自省,如有不足,便心生惭愧。久而久之,“自省自惭”成为他生活中的必修课。

任盩厔尉时,他在《观刈麦》中说:“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任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时,他在《秋居书怀》中说:“不种一株桑,不锄一垄谷。终朝饱饭餐,卒岁丰衣服。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任主客郎中、知制诰时,他在《妻初授邑号告身》中说:“弘农旧县授新封,钿轴金泥诰一通。我转官阶常自愧,君加邑号有何功。”任杭州刺史时,他在《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中说:“宾客不见绨袍惠,黎庶未沾襦裤恩。此时太守自惭愧,重衣复衾有余温。”也正是受“自省自惭”的心理影响,白居易常常从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检讨自己、剖析自己、反思自己、激励自己,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只有无数新的起点。

走出乐天堂,揣摩门上的两幅楹联。外侧是:“为生民忧,直言极谏;得山水乐,饮酒赋诗”;内侧是:“西湖筑白堤、龙门开八滩、倡乐府、诗讽喻,志在兼济天下;履道凿园池、香山卧石楼、援丝竹、赋青山、乐于独善其身。”

这些楹联,既概括、总结了乐天一生的事迹与品德,也体现了他关注大众、心系民生的人文精神。这一点,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至此,我起初心中的疑惑也得以释然。

白诗影响贯世界 日本学者广推崇

从白公墓逐级而下,峰腰平缓处有一排诗廊,长五六十米,除了用行、草、篆、隶等字体雕刻的白居易诗篇,还有白居易后人和国内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际学者、友人为纪念他留下的碑文。其中,有一块碑文对白居易及诗歌的评价最高。上面用中文和日文分别写道: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为什么白诗在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

究其原因,白诗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贴近生活的创作内容及以感伤、闲适、讽喻等为题材创作的诗歌,契合了日本人的审美需求,让他们从中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朝吟夜诵、爱不释手。譬如,平安时代的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引用中国文学典籍185处,其中白诗达106处。19世纪的文人伊能颖则,根据《长恨歌》的诗句创作了《长恨歌句题和歌》。1968年,小说家川端康成在诺奖颁奖典礼上,用“雪月花时最怀友”概括日本传统文化和美学特征时,就化用了白诗《寄殷协律》中的“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此外,日本汉学家大江维时编纂的唐诗名句选《千载佳句》中收录的唐诗1110联,仅白诗就占了535联等。

岩石不语,伊水长流。今天,站在伊水河畔,《长恨歌》中的吟唱仿佛穿透历史,在岁月中萦绕;《琵琶行》里的弹奏好像跨越时空,于光阴里回荡。白园不仅是一座普通的纪念园林,也是文人墨客的一座精神家园。

2025-07-29 ◆季加宝 1 1 济源日报 c_126620.html 1 白园忆乐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