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穿天山过戈壁,一路史诗满目风光

文/图 本报记者 卫建波 闫雅琴 通讯员 卫雨桐

阿勒屯古街夜景

阿勒屯古街维吾尔族民居

左公文化苑藏品

省道S245沿途丹霞风光

省道S245路遇骑行客

省道S245风光

左公文化苑大门

千里风光收眼底,百年历史上心头。离开乌鲁木齐到敦煌,笔有尽而意无穷。

穿越天山南北,车窗外闪过熟悉的地名:托克逊、吐鲁番、达坂城、巴里坤……脑海中浮现出之前两次在新疆走古丝路中线东端的见闻:在全国唯一的零海拔县城托克逊,包装抽扁成一团的小面包;用沙炕鸡蛋的火焰山;热得人脸上冒盐的葡萄沟和地下凉爽的坎儿井……达坂城不光有歌声里的姑娘,还有白水涧古镇。它和巴里坤古城一样,无言地讲述着屯军垦地的历史。

晚上9点多天慢慢黑了下来,从每天晚上10点多依然大亮的新疆大西部过来猛一下还不太适应。晚上11点驶入灯火辉煌的哈密,因为正举办哈密瓜节,皇后天街夜市和阿勒屯古街仍游人不断。

路过哈密,必须到左公文化苑凭吊一下。讲解员满怀激情地讲述着左公的功绩:除收复新疆失地外,他还“先求利民,多做惠民之事”,命令部下屯田生产,减轻民众负担;采取官府修干渠、民众修支渠和以工代赈等办法,兴修水利设施;引进养蚕技术,鼓励经商,促进手工业和商贸发展;沿途广植柳树,整修道路,改善地方环境;兴办义学,培养人才,增强各族同胞交流……左公大营所到之处,赶大营的商人也随之西行,“平碛构庐,店舍麟比,市镇喧阗,百货衔尾辐辏,实为从未有之盛”。他驻守哈密期间,哈密一时成为全疆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一边听一边感慨:左公之德堪比舜帝的“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由哈密出疆,唐代时仍通行不便。根据记载,玄奘到瓜州后不知如何西行,找到一位多次往返哈密(古伊吾)的老人请教,决定由玉门关西行走伊吾道。经过千辛万苦,通过800里沙碛到伊吾的宣风寺后,和寺里一位汉僧见面抱头痛哭,可知路途行之不易。我们决定沿玄奘大致行走的范围,走省道S245、S240穿越戈壁荒漠。省道S245右边就是寸草不生的罗布泊,沿途地界多以泉、河命名——正是这宝贵的一点儿生机,给打通丝绸之路提供了可能。除了少得可怜的一窝窝绿,几个小时路程中的砂碛地一片荒芜。窗外有龙卷风出现,旋风过处,戈壁滩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白印子。地上多彩石,准备下去捡一点,然而上晒下烤,石头烫得碰一下就得马上丢掉,走不出几十步脚趾烫得发疼,只能乖乖上车继续赶路。

黑戈壁远处低丘延绵,给人以海上小蓬莱的错觉。慢慢的,小黑独山、小胭脂山、小张掖七彩丹霞、小五彩滩、魔鬼城交替出现,是到甘肃地界了。途中,前方一直有一个明亮的光团在闪耀,手机拍下来放大看如同天地间立着一支巨大的火柴。上网查了才知道,那是敦煌在戈壁滩建起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是中国首个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也是全球聚光规模较大的电站之一。从网上看,戈壁滩上共有12000多面定日镜排着整齐的“追光魔法阵”,把阳光反射到发热塔上,点亮了一个人造太阳。其实昨天傍晚经过鄯善县时也看到过一样的电站,由于光线原因,只有西边单侧发光,没想到中午居然也可以这么亮。

下午多云,太阳在云破处照出七彩霞光。夕阳西下时,我们赶到了河西走廊最西端——敦煌。

(7月17日发于甘肃敦煌)

2025-07-19 文/图 本报记者 卫建波 闫雅琴 通讯员 卫雨桐 1 1 济源日报 c_126350.html 1 穿天山过戈壁,一路史诗满目风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