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新面孔 新形式 新业态 新成效

——示范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侧记

7月的济源,文化旅游活力涌动。

7月18日上午,示范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大会没有安排在常规的会议室,而是安排在文化特色浓郁的愚公剧场;没有让职能部门代表作发言,而是邀请了文化名人和一批“新业态”主体代表现身说法。这场以“新面孔”亮相、“新形式”聚智、“新业态”赋能、“新成效”作答的大会,不仅让会场的掌声里多了共鸣的温度,更在王屋山下播撒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种子。

——这是一场让实践经验“唱主角”的聚智之会。

讲台交给“新业态”代表,景区基层工作人员、乡村文旅发展典型、本土美食博主、电商达人、文化创业代表等在大会上亮相。他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带着实打实的实践成果;没有冗长的理论,却藏着可复制的发展经验,用最朴实的方式展现了“文美济源”的生动实践。沾满泥土气息的实践经验和带着市场温度的创新思路,将“文美济源”的模样勾勒得愈发鲜活。

从天坛顶到花石村的漂流池,从街头巷尾的鸡蛋不翻到火爆直播间的榆钱窝窝头,五位发言者把在济源大地上摸索出的实践经验铺陈开来,让每一个案例都连着土地的温度。

“来到王屋山,不再是简单的看山看水,而是让游客走进场景中。”王屋山景区职工李欣楠的发言,犹如一本饱含实践智慧的“景区升级指南”。伴随着生动的视频展示,这位基层工作者将景区5A创建的点滴娓娓道来:在天坛顶打造沉浸式黄帝祭天场景,让历史可触可感;开发“小愚公研学营”,用VR科技重现叩石垦壤的壮举;推出星空露营地,让游客在银河下聆听愚公故事……每一个创新都源自对当下游客文旅需求的真实把控,每一处改进都凝结着文旅工作者的智慧。

承留镇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的发言,则是一部乡村文旅的“转型日记”。由传统旅游向多元旅游转型、由花经济向花果并行转型、由传统美食向功能性食品转型,周全喜提到的“三次转型”,更像是花石村从传统观光村落向“文旅综合体”的跨越。

直播两小时售出数千斤桃子、7天内漂流票卖了70万元……周全喜用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展现了近段时间花石村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亮眼数字背后,不仅是一个村庄的华丽蜕变,更是济源农村借助文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过去游客来花石半小时就转完,现在我们想方设法让他们留下来、玩尽兴。”周全喜朴实的话语道出发展真谛,说到底,千好万好,环境好、百姓富才是真的好。

——这是一场让多元业态挑大梁的赋能之会。

“新业态”代表带来的新思路,涵盖了美食助力、新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用新媒体激活美食文化、以直播架起田间与市场的桥梁,这些从实践中生长出的创新思路,像一束束光,照亮了济源文旅的多元发展路径。

“我叫孔黎明,朋友们更爱喊我姜太公。”济源本土网络美食博主孔黎明的演讲,为会场注入了满满的烟火气。从五龙口镇的全猪宴到小浪底的全牛宴,从350人的乡土盛宴到200人的星空露营美食会,自称“济源美食领路人”的孔黎明,如数家珍地分享着10年来他如何用美食为济源地标注入灵魂。

“镜头里滋滋作响的油花、升腾的热气、食客满足的笑脸,成了济源鲜活的城市名片。”这句话道出了孔黎明对美食传播的独到见解。他采取的拍美食短视频、写美食故事、组织品尝美食线下活动等将济源本土美食与现代传播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坡头镇双堂村乡村助农直播达人冯艳青分享了如何通过一根网线把山沟沟里的“土疙瘩”卖成全网断货的“顶流网红”,展现了电商经济的“新能量”。35家网店、月销量18000单、年销售额6800万元……在她的分享中,槐花、榆钱、金蝉等济源老百姓常见的山货,成了不少外地顾客了解济源的渠道、来济源游玩的理由。“我在直播间里常说‘来济源吧,看够了山水,带点山货,以后想家了,我在直播间里给您蒸榆钱窝窝头’,很多没来过济源的外地游客因为看我的直播开始对济源有所了解。”她说。

“我是一个被一封信拽到济源的黑龙江人。”济源市众意文化传媒总经理杨天一的分享,展现了青年与城市的文化共生。从最初因一封邀请信来到济源,到如今成为扎根这里的“济源文旅种草官”,她用三个“没想到”讲述了自己与济源的奇妙缘分,以及如何带领青创团队扎根济源,用年轻人的语言重新诠释济源文化。

——这是一场贯通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共鸣会。

名家讲坛上,济源籍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的演讲与基层实践者的故事相互呼应,如同一场文化盛宴,将大会的文化氛围推向高潮。

“这些年我时刻都能感受到济源的变化。”李洱动情地说。他分享了自己此次回到家乡所看到的变化,表示这些细节让他真切感受到家乡的蓬勃生机。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李洱深入解读了建设“文美济源”的概念。“文美讲究的是结构、节奏、韵律的思想美和艺术美。当这个概念与济源结合,就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旅游要像创作一篇好文章那样精心构思。”他表示,济源138处文物、82项非遗就是最丰富的“创作素材”,需要用创新思维和精心打磨来书写。

“我愿意与济源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努力,一起把这篇文章做好。”李洱道出了济源儿女共同书写新时代“文美济源”的坚定决心,引发台下掌声如雷。这场让“新业态”代表“唱主角”、文化名人添助力的大会,已然在市民心中播下了文旅发展的种子。(本报记者 李亚楠)

2025-07-19 ——示范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侧记 1 1 济源日报 c_126346.html 1 新面孔 新形式 新业态 新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