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一河碧水向东流

(上接第一版)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冶炼一厂,整洁清凉的中控室内,工作人员坐在控制台前,浏览着智慧大屏呈现的冶炼监控数据。

从首创“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先进工艺,到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投产,豫光集团不仅开创了再生铅和原生铅相结合的冶炼新模式,而且探索出了“生产—消费—再生”的循环发展之路,实现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绿色,如今成为济源工业的主色调。济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向2000亿级、钢产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和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迈进,积极培育纳米材料、电子信息、绿色环保、新能源等多个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探索发展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碳捕集等未来产业,积极推进内陆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新质生产力先行区,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

通过加快产业转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济源90%以上大中型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三化改造”;持续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结构调整,聚焦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

济源工业强、农业特,文旅更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自然风貌,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轮之一。

春有桃花秋有红叶,夏日凉爽冬有飞雪。在王屋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带动下,昔日的农舍焕然一新,化身小有洞天、小十方等高端精品民宿。

济源的文旅融合是多元素的,远不止文和旅,还有农和工。充分发挥济源作为全国最大白银生产基地的优势,建设白银城,精致的白银器皿和饰物,不仅是伴手好礼,还成了济源的又一“特产”。

景区火起来,游客留下来。济源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新业态和新模式上做足文章,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建造创新性场景,打造年轻化业态,强化引流式传播,塑造目的地品牌,在不断放大王屋山、小浪底、五龙口、黄河三峡等主景区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推出逍遥山水、野趣探秘、慢生活休闲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花石村、大沟河村等一批美丽休闲乡村,成功举办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济源站)、王屋山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了10余个消费街区、“醉美夜市集”、“CityWalk”沉浸线路,已然成为黄河文化旅游带上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初夏的市区,浓郁的绿色孕育出习习凉风。牡丹园、银杏苑、古轵公园、蟒河公园等上百个大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处处可见婚纱摄影、视频直播、旅游打卡者的身影。

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济源积极融入全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格局,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力建造精致城市、花园城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质,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一次又一次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要素配备等方面的一体融合,居民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的同步前进,是济源走出的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与之配套的是,让进城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劳动力全员免费技能培训,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并轨、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和养老保险全覆盖,各类社会保障标准均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开展以农村“六权”确权颁证和“两股两改两建”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公元744年,大诗人李白与杜甫从洛阳北渡黄河拜谒王屋山,李白留下了唯一真迹《上阳台帖》。

全域都在黄河流域的济源,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黄帝祭天等民族精神文化的孕育地、原发地。解放战争时期,留庄民兵营葫芦队护送陈谢大军强渡黄河天险,被中共中央中南局、武汉军区命名为“英雄民兵营”。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济源从战略高度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济源乐章。

“嗷号,一起来了哟……”“嗷嗷号,一起伸手了哟……”高亢有力、苍凉豪迈,这是正在演出中的非遗舞台展演节目《黄河船工号子》。

黄河不行哑巴船,船的走、靠、行全靠号子指挥。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船运退出历史舞台,黄河船工号子濒临失传。近年来,济源相关部门多方努力,经过一系列抢救性发掘,《黄河船工号子》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济源不断推出黄河文化主题相关的各类力作,大量涌现的黄河文化主题作品不断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一大批有口皆碑的精品佳作广受好评、反响热烈、出圈出彩。

大型原创音乐剧《愚公移山》开启全国巡演大幕。在京公演期间,中央歌剧院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耳目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古老的寓言迸发新的力量。一大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文艺青年将主演簇拥起来,合影留念,表达着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球首部AI动画电影《愚公移山》即将亮相。该剧以动漫电影的独特艺术形式,推动愚公移山这一深刻主题走向影院,走向元宇宙,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时代精神的力量。

“交流 互鉴 向未来”——中国·中亚五国油画作品展联动亚洲。来自国内和中亚五国的艺术家在济源交流互鉴,开辟了济源文化对外开放合作,向世界讲述黄河故事的新渠道。

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济源站),河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活动、“村梨园”戏迷擂台赛接续举办。济源成为骑行爱好者和戏迷、球迷的乐园。

新华社探江河系列报道组济源采风。新华社河南分社、重庆分社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采访黄河沿岸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新华社记者参观气势磅礴的小浪底调水调沙场面,走进蝉鸣鸟叫、诗情画意的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以精彩的新闻展现,让广大读者观众共同领略江河之美,感受高质量发展脉动。

济源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以文、体、旅为载体,促进黄河文化故事在济源不断“上新”。

站在王屋之巅,远眺磅礴黄河,浩浩荡荡奔流;行在玉川之上,观草树云山,满目青绿飞往山极;坐在湿地之滨,赏飞鸟游鱼,灵动和谐绿意盎然……

一组组镜头,一幅幅画面,千般景致、万般风情尽收眼底,叠加出济源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后呈现出的靓丽容颜。

从黄河由黄到绿的颜色之变,到众志成城打赢生态保卫战,到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再到高奏产城融合的绿色交响曲……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黄河在济源段有了越来越亮、越来越绿的生态底色。

时下的济源,锚定“愚公移山创新篇、四高四先做示范”奋斗目标,将千年精神薪火锻造成时代巨笔,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书写出新的篇章。

2025-05-20 1 1 济源日报 c_124667.html 1 一河碧水向东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