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每年有93万人患结核病,其中约有5万人为耐多药结核病,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是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未得到正确诊断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将得不到正确的治疗,未得到正确治疗的患者也将威胁到他人的健康。
与普通结核病相比,耐多药结核病诊断复杂、治疗困难,往往治疗周期较长。正规治疗普通肺结核病人疗程需6至8个月,而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则至少需24个月,且易出现并发症,治愈率不足50%。同时,因往往要长时间使用二线或更高级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费用可达普通结核患者百倍。结核菌主要通过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耐多药结核患者病程较长,大大增加了结核菌的传播机会和传染面。
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医务人员处理不当,表现为单用抗结核药,药物联合不适当,用药剂量不足等;二是患者依从性差,不遵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发现自己症状减轻或消失就开始停药,病情再次复发就可能产生耐药性,致使病情迁延不愈;三是药品供应和质量不足,药品质量差,供应中断,保存条件差等;四是患者经济困难,未能及时诊断、治疗,发现时病情已较重,病灶难以吸收,结核菌长期存活;五是患者感染的就是耐药菌,此类患者叫做原发耐药性肺结核,一般的普通抗结核药物治疗很难治愈。
重视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就要从预防耐多药患者的产生做起。一是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避免假“联合”及“单药”治疗,坚持规律治疗,完成全疗程,防止间断用药;二是坚持治疗、管理相结合,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要在医务人员或志愿者的管理下,让患者服用每一次药物,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坚持初治彻底,防止初治变复治;三是坚持耐药性监测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按照国家统一方案,加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监测、治疗和管理,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率,减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