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驿站

野菜飘香

原小燕

一场春雨过后, 大地脱去了冬天的沉寂,万物好像在一夜之间苏醒过来。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田野里、山林间、沟渠畔,一大片一大片。此时,正是一年之中采摘野菜最好的时期。

正月茵陈二月蒿。茵陈在我们当地叫“白蒿苗”,顾名思义,其苗如蓬蒿,叶紧细,色发灰白,其香如艾,是一味营养价值极高的中药材。过去小孩子患黄疸,家长随手抓把白蒿苗煮水喝,效果很好。大人们偶尔也取点白蒿苗来泡水喝,既能解渴也能护肝。在缺医少药的年代,白蒿苗是老百姓最喜爱的一味野菜。其实,把它做成蒸菜也是很美味的。原来随处可见的白蒿苗,随着挖野菜的人越来越多,地质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竟难觅踪迹。市场上也有卖的,不过身价不菲。

惊蛰过后,田间地头、墙边屋角,荠菜挨挨挤挤在努力生长。有的地方一大片连着一大片,接连不断,一片青绿,如铺着绿色的地毯。荠菜,通常的做法是用来包包子或者包饺子。刚刚冒头的荠菜,带着泥土的清香,和着醇厚的猪肉,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出锅,碧绿中隐隐透着猪肉的鲜红,完美地呈现着视觉与味蕾的享受。我曾读过苏轼的《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不知道这荠菜粥,他们吃得可香?

面叶菜,因叶长如面条状而得名吧。这是我小时候的最爱。那时,我们经常用它煮面条。等面条煮熟,放一把洗净的面叶菜,再滴几滴香油。那白生生的面条,碧绿的面叶菜,喷鼻的芝麻香,一碗下肚,鼻尖冒汗,那种满足感、幸福感,至今难忘。有些味道,弥散在心里,那是我们一生永久的牵念。

春过半,杨絮、柳絮纷纷退场的时候,构穗接着上场了。它长条状,表面长满了颗粒,肉肉的,远远望去,就像树枝上爬满了毛毛虫似的。别看它挺吓人的,其实,它很美味,特别适合做蒸菜。我们那里的大人小孩子都爱吃。老家的村子里,随处可见构树。每年我家都会吃上一两次。因为构穗是构树的花蕾,花期一过,就得再等一年了。

其实,春日里,采摘野菜的习俗从古有之。《诗经·国风·周南·芣苢fu yi》里就这样写道: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细细读来,仿佛看到三三两两轻衣薄衫的农人,在风和日丽的原野中,边采摘芣苢边唱歌互答。微风习习,余音袅袅,怎不令人心旷神怡。芣苢,就是我们熟知的车前草。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就是在清明前后,采摘车前草嫩叶,挂在房檐下阴干。等到酷暑时,用来煮水当茶饮,不仅味道清凉可口,且能清热明目,是夏天不可或缺的茶饮。

还有香椿芽、槐花、榆钱,也是春天的珍馐美味。特别是香椿芽,那种香气与别的野菜味道完全不同,有一种很独特的气味,既有草木的清香,还伴有大蒜那种微妙的气味,可以凉拌,也可以炒鸡蛋。我更喜欢香椿炒鸡蛋,可以把香椿那种桀骜不驯的气味压一压。榆钱和槐花一般都蒸着吃。榆钱外形因与铜钱相似而得名,脆甜绵软、清香爽口。槐花的味道要更浓郁、更香甜些。远远的,香味随风而来,有一种春天的气息。槐花不仅可以蒸着吃,还可以用来包饺子。我喜欢摘下一朵直接塞进嘴里,那甜滋滋的清香的味道直抵心田。

春天的野菜还有很多,如蒲公英、灰灰菜、马齿菜,等等。虽然都是不起眼的,但经过一番“讲究”之后,便成了人间至味。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谁说不是呢?

2025-04-22 原小燕 1 1 济源日报 c_123896.html 1 野菜飘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