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冬去春来。时隔25年,在这桃李芬芳的季节,我再一次站在黄河三峡的地标建筑——大河楼前,和众文友远望碧波万顷、层峦叠嶂、蓝天深邃,近赏大河楼斗角飞檐、诗词楹联、匾额沧桑,油然而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此地峡谷与河流共舞,坚硬的石崖上流淌出绸缎般的蜿蜒皱褶。云雾缭绕里,河流宛若游龙,穿行于断层泛白的绝壁间,连接着太行和秦岭山脉。浮光跃金处,是太行山亿万年地质运动的诗意注脚。
曾经,这里是一片愚公祖辈居住的山谷,黄河母亲雕琢出九曲回肠;地壳抬升,河流以刀锋之势下切千仞,将流觞曲水凝固成永恒。这就是河南济源的黄河三峡、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不仅有黄河秘境中的高峡出平湖之美,更是中国地理地貌的顶级浪漫!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驯服了不羁的黄龙。其正常水位275米,库容126亿立方米,东西长100余公里,汛期可防洪,旱季可排水,黄河下游的人民再也不怕黄河水患的威胁。它不但用来蓄水发电、调水调沙,而且彻底解决了黄河下游的饮水和灌溉问题,真可谓千古浊流化身一汪碧水。母亲河的乳汁更加甘甜,以母亲特有的温柔呵护着黄河儿女。
有时,当生活中某个节点在眼前重现时,所有过往的乐章就像浮雕般历历在目、清晰如昨。记得2000年9月,正值悉尼奥运会,公司组织员工从小浪底乘船到黄河三峡游玩。当大家看到写着“小浪底”三个大字的堤坝时,顿时被那巍峨雄伟的身姿所震撼,禁不住吟出了“高峡出平湖”的诗句。游轮离开码头,马达轰鸣、劈波斩浪,船尾掀起滚滚白浪,引来大批水鸟争相追逐觅食,两侧缀满植被的悬崖峭壁像列队行进的士兵一样被远远甩在身后。站在游轮上,万顷碧水,波光粼粼,清凌喜人,两岸养鱼的网箱密布如织。面对大好河山,抚摸着青山绿水,第一次乘船的同事们都难掩内心的激动,相互用欢声笑语述说自己的兴奋之情。疾行两个小时后,顺利到达黄河三峡。大家下船登上孤山峰顶,但见崭新高大的大河楼巍然矗立,像座灯塔在指引游船航向,又像个门神守护黄河安澜。
而今,历经风霜的大河楼仍然坐落在孤山之巅,依然是黄河三峡的点睛之笔。整座楼依山而建,清秀雄浑,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楼”。大河楼的投资者是黄河三峡景区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孝建,他是一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人,经历过无数艰难坎坷的磨砺,最终成长为一位有勇有识、敢闯敢干的农民企业家。近30载岁月峥嵘,虽然他已年近七旬,但是依然精神矍铄,干劲不减,相继在景区投资数亿元建设了宾馆、酒店和缆车、吊桥、滑道以及桃花岛、玄天洞等基础设施和众多旅游项目以及景点,每年吸引数十万国内外游客到此打卡观光。
此楼不仅是一座“观光楼”,更是一座“文化楼”。楼前的石碑上,刻着书法家王绶青浑厚有力的“黄河三峡”,每扇门柱上都镌刻着值得细品的楹联,散发着独特的文化光芒。其书法笔力遒劲,笔走龙蛇,文字意境深远悠长,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沉醉品味。南门:仰天地造化四海溯源,钟昆龙灵气五岳寻根;北门:登斯楼也观长河升日落日,临此风矣看大海迎春探春;东门:一湾秋水漂红悦王母,九岭春桃开合惊老君;西门:碧波浩渺凤巢伴玉玺,烟雨苍茫龙脉连孤山。著名诗人王怀让在游览大河楼后,即兴赋诗:“孤楼远望群峰小,黄河东去一线飘。我寄豪情于大海,心头更比山头高。”众多诗词的题写,见证着诗人们对黄河三峡的喜爱之情。
远眺济新沿太行高速公路大桥建设现场,如长虹卧波横跨于山岭之间,一派繁忙景象,高速公路翻山越岭如丝带般从山间飘来。济源至新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将与菏宝、连霍高速公路相连,进一步完善豫晋高速公路网,密切豫晋两省洛阳、济源、运城的交通联系,有效带动沿线城市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届时,黄河三峡的游客必将更多。
孤山峡这片平静而开阔的水域,有40平方公里,是小浪底水库蓄水量最大的一个峡谷。它有母亲温柔的臂膀,悠悠地摇着大型龙船轻轻入眠,玻璃栈桥像拉链一样架通东西两座山峰。远处一块崖壁上,栖息着数百只白色飞鹤,时而在峰间展翅翱翔,时而引吭高歌呼朋唤友,峡区丰衣足食波澜不惊,吸引越来越多的鹤类驻足;桃花岛的千亩桃花含苞待放,幽香阵阵,为寂静的峡谷增添了几分灵动、几分色彩。走进缥碧素玉、浓淡相宜的雾中山色里,顿令我们这些红尘中人从忙碌的身心中升出一片雅意、一份悠闲,也默默体验着一份“念天地之悠悠”的意境。
玄天洞因该溶洞隐藏在百米高的崖壁上而得名,距今约4.5亿年,这在我国北方难得一见。景区精心开发,修路架桥,挖出万方土石。溶洞长约两公里,里面霓虹闪烁,空间错落,把各色造型奇特的钟乳石装扮得靓丽逼真、恍若仙境。它们有的像舞台的帷幔,有的像和尚的脑门,有的像猴子倒挂,有的像竹笋,还有的硅晶石像极了雪花绽放,真是造型多样、千姿百态,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最具特色的是石笋,两个笋尖相对间仅有几毫米,但是要连到一起需要再滴千年。那些猴子造型,更是要经过上亿年的水滴坠落才能形成。我将手抚摸在湿滑的石笋上,亘古的时光仿佛瞬间与心灵相通。我们都是熙攘人生的过客,在这个天地造化的时空隧道面前,25年如几十秒钟滴答而过,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啊!
返程,收获了满心的欢乐。三峡的山水留在了手机和脑海里,心中由此也多了对一座高山、一汪碧水的留恋。由此,我心生感悟,旅行中的风景诚然动人,但旅行中遇到的文友更是难得,可遇不可求。
眼下,桃花烂漫,愿您与亲朋好友一起共赴三峡,共同登高眺远、溶洞探幽、乘船踏浪,品黄河鲤鱼、饮三峡河水、读名人诗词,来一场“不虚此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