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成势、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全力推动济源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抱团”发展市场机制,形成“拳头”效应,壮大产业实力,防范化解风险,进一步推动济源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积极竞逐低空经济等发展新赛道,找准方向目标和工作抓手,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向“新”发展,努力争取国家、省科技课题支持,完善“揭榜挂帅”制度,创新人才引育机制,营造鼓励创新良好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提质增能。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以新模式、新业态、新载体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取得更大成效。要大抓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要推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升文旅创新供给,强化网络营销宣传,满足游客新文旅消费需求,以王屋山、小浪底、五龙口等为载体做优济源文旅特色品牌,打造文旅目的地。要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加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联动,注重预防矫治、标本兼治,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