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新建改造11处电子监控设备;完成城市主干道和重要路段上110个信号灯控制机联网联控,科学智能优化信号灯配时,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30%以上。对普通公路交通事故易发多发路段以及平交路口排查治理,通过施划路面标线、新建改造警示爆闪灯、增设安全标志标牌、安装减速带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成果,浸润在民生福祉里。
对具有济源户籍或居住证且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救助,救助残疾儿童244人,完成任务的106.1%,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全年新建公共服务领域集中式充电站34处,充电桩共563个,建成交投站、客运南站示范站,为群众提供更便携、高效的充电服务供给,城区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更加优化。积极稳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建成运营88个老年助餐点,服务范围可覆盖4万老年人。其中,“供销社+食堂”等老年助餐模式引起国家及社会广泛关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亚莅临济源开展专题调研,济源模式在全省推广。
成果,展示在乡村振兴中。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示范区持续推进蔬菜种业振兴行动,在7个镇43个行政村建成蔬菜制种育苗大棚207个,保障了蔬菜供应,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在11个镇139个行政村建成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水利应急设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居民增产增收,进一步打响济源种业品牌,巩固在国家、省的地位和影响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件件民生实事蕴含发展的温度、治理的精度,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起点,示范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