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九十之前没空老

——读刘克庆《慎之俚吟》

□韩慧娟

克庆老师字慎之,自谦自己的诗为“俚吟”,因此便有了《慎之俚吟》。甲辰年末,《慎之俚吟》面世,我第一时间上门祝贺,和他一起分享这份沉甸甸的喜悦。

尽管之前我已赏读了电子版,还是禁不住白纸黑字的诱惑,又一次沉醉于他笔下的美好。

我从克庆老师的诗里读到了他对时间的敬畏。读他的《自励》,“自定高度自攀找,只争朝夕惜分秒。秉笔书写燕雀志,九十之前没空老”;读他的《惊悟》,“倏然新岁又开张,岁月偷染满头霜。老圃陈秋光阴迫,读书练字写文章”;读他的《致李发祥》,“无情岁月悠悠过,有限年华惜寸阴。待到腿脚蹒跚日,笑谈人生论古今”;读他的《答淑理兄》,“人生苦短老将至,时不我待岂容商。寸阴是竞心间记,我以我笔写晚香”,等等,类似这样写惜时的诗还有很多,不一而足。言为心声,的确,克庆老师非常惜时。他常说自己是爱好文学和书法的“两栖动物”,因此有不少求书求字或其他朋友登门拜访。这在他的“煮字茶楼”联中有所体现:“登楼多是舞文客,品茗常逢弄墨君。”这不可避免要占用他的时间。有次我想去求字,他答复在某个时间段来,他会抽一晌功夫,集中时间接待朋友。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想将自己的时间零敲碎打”(克庆老师给我微信的原话),以保证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说实话,我看了微信,顿觉脸红。我给克庆老师的回复是:向您学习,珍惜时间,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练字写文章,是克庆老师每日必做的功课,他从不让一日闲过。他的文章,大多是在夜深人静后,深入思考,伏案写就。的确是“九十之前没空老”。他是我一辈子的良师,是我人生的榜样。

学会对时间的敬畏,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我终于理解了“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正因为克庆老师的惜时、勤奋,从2003年至今,累计出版《秋的总结》《石说》等文学、书法作品十一部。时间不会辜负珍惜它的人。就像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说:“时间的磨洗,会让真正有成就的种子,从莠草中脱颖而出。请相信,时间桥头,香花满径。”

我从克庆老师的诗里读到了他对自己所有热爱的敬畏。读他的《觅金沙》,“壬辰隆冬寒彻骨,卧室玻窗结冰花。拥被读书学经典,字里行间觅金沙”;读他的《无题》,“少小失学悔至今,年长自律惜寸阴。所幸未曾丧微志,文学书法两相亲”;读他的《华发惊秋》,“弹指一瞬叹日短,所幸腕下劲尚遒。老骥奋蹄云程远,一息尚存笔不丢”;读他的《寻梦路上》,“我知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总有人像我一样,傻傻地奔走在寻梦的路上”;读他的《求真》,“艺术生涯贵求真,外师造化内得心。惜时读写勤悟练,记取古人棒磨针。写作书法齐头进,文墨互补日日新”……作为晚辈,我读之汗颜。曾几何时,我在烟熏火燎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来时的路。守初心何其难!我们最初的守候,往往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克庆老师,对于自己的热爱,始终像个孩子般虔诚,哪怕前路漫漫,哪怕无人喝彩,依然,无惧。

博尔赫斯说:“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我想,克庆老师亦如此吧。

我与克庆老师相识于一九九四年济源日报社组织的一次笔会。那时,他正值壮年。三十年过去,岁月的雨雪风霜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迹,同时也赋予他丰盈而有趣的灵魂,成就了他精彩的人生。

怀揣理想,心向美好,望远山而前行。

“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谨以此,与克庆老师共勉。

2025-03-19 □韩慧娟 九十之前没空老 1 1 济源日报 c_122760.html 1 ——读刘克庆《慎之俚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