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传杰)日前,记者从市消防救援支队获悉,示范区出台了《济源示范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包保联系工作机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精准指导服务,有力督促重点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从而有效提升其本质安全水平。
《实施细则》明确,包保联系人员确定事宜由政府统筹负责,其中一、二级重点单位由消防部门牵头,三级重点单位由公安部门牵头,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组织实施。对一、二级重点单位,各明确1名行业主管部门人员、1名乡镇(街道)人员、1名消防部门监督执法人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对三级重点单位,各明确1名行业主管部门人员、1名乡镇(街道)人员、1名公安派出所民警、1名消防文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联合指导小组,开展分包联系指导。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必须为在编在岗人员,消防救援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派出所及乡镇(街道)要明确1名班子成员,负责本部门包保联系工作。
《实施细则》还对不同部门人员的职责作出规定。包保联系人员共同负责指导重点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制。行业主管部门人员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实地指导,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开展1次座谈会商,督促单位强化重点时段管控措施。乡镇街道人员每月至少督促单位开展1次自查自纠,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实地指导,每半年至少对单位开展1次消防安全警示教育,每年至少组织单位开展1次灭火和疏散演练。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和消防文员每年至少对单位开展1次实地指导,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开展1次培训,指导单位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向组内人员提供消防安全业务指导。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消防技术服务,配合其他包保联系人员参与指导及巡查,对重点岗位人员开展培训。
为进一步强化措施,示范区将持续加强统筹调度、督促指导,定期通报包保联系工作情况,对履职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加强督办提示,并纳入年度消防工作考核内容。同时,利用有效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提升消防工作质效,推广使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系统,逐步实现重点单位管理和包保联系工作平台化运行,切实提升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