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济源积极响应号召,部署“十大行动”,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深度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
守牢“两条底线”,夯实发展根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济源锚定“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目标要求,铆足干劲、加压奋进,2025年将新发展蔬菜制种面积1万亩,新建一批蔬菜育苗大棚及水利配套设施项目,破解规模化育苗难题,并将通过洋葱杂交新品种培育提升种子产能,为粮食稳产丰产筑牢根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济源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实施“分层分类帮扶”,依托肉兔养殖、中蜂智慧繁育等联农带农产业,让脱贫群众端稳“致富碗”。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济源以承留镇及其周边为带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推动生物信息、智慧装备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先导区。同时,济源聚焦“土特产”文章,壮大伊利奶源基地、肉兔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活水”。
建设和美乡村,塑形铸魂并举。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亦需“铸魂”。在乡风文明上,济源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开展“乡村光荣榜”活动,以文明新风滋养乡村肌理。此外,“留住乡愁”专项行动通过村志编撰、展示村俗、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等方式,留住乡村文脉,为振兴注入精神力量。
从中央顶层设计到济源“十大行动”,乡村振兴的蓝图已从纸面走向田间、从愿景化为行动。济源唯有以“拼抢”之姿、“实干”之风,在守底线、强产业、美乡村、促改革中蹚出新路,方能将“规划图”变为“实景画”,书写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