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城乡融合发展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必由之路。示范区党工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济源将立足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市发展基础,全方位推进农业、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将以农为本、文旅赋能,通过旅游形式展示和传播农业文化、传统文化,形成农业、文化与旅游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新业态,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的保护传承。”据示范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介绍,在工作推进中,济源将全域划分为平原融合发展区、浅山丘陵融合发展区、深山融合发展区三个区域,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田村一体”“产村一体”“景村一体”等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农+文化”“农+旅游”“农+体育”“农+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形成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体育、休闲康养等于一体的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根据工作部署,到2027年,力争将大沟河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创建成具有影响力的省级农文旅度假区或4A级旅游景区;在全域内新增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或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增2个4A级村庄、10个3A级村庄,建成50个休闲旅游村庄,培育100家精品民宿、200家农家乐,打造5个康养基地、10个特色农产品消费基地和一批研学基地。
在具体实施中,济源将聚焦建设目标,整合市镇层面相关项目资金资源,包括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吸引返乡人员投入和闲置土地、闲置厂房等,合力支持农文旅体康深度融合发展。同时,还将摸清各镇农产品底数、名称、品牌、产量、特色、属性、定价、主要销售市场等,授权优质农产品使用“愚公故里”“王屋农庄”等品牌进行统一销售。在王屋山、小浪底、五龙口、小沟背、大沟河先导区等客流量较大区域打造特色农产品消费基地,依托现有旅游驿站、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策划设立农产品展销区域,结合景区周边实际情况和客流量较大区域,谋划新建一批特色农产品消费基地。
“将积极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吸引众多外地观赛者,让大家在赛事中感受浓浓的乡土情,让济源农副特产走向全国。”在工作推进中,济源将立足乡村发展实际,谋划举办“村BA”、乡村健康跑、农民丰收节等各类赛事活动,积极承办省级以上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助力乡村休闲旅游全面提档升级,广泛推介王屋山、五龙口、小沟背、大沟河先导区、西溪岭·悠享乡村等集养身、养心、养气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发展目的地,吸引广大游客游览体验。
济源境内拥有山、水、林、田、湖等不同资源禀赋,是实现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济源将聚焦大沟河村、原庄村、双房村、愚公村、水洪池村等康养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和村庄,积极探索“康养+”模式,分类发展森林康养、气候康养、休闲康养、研学康养等,吸引不同层级的消费者,打造各具特色的康养基地。
记者了解到,济源还将结合体育、康养、美食等资源,推出系列有影响力、有效益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多种主题的济源农文旅体康IP;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社交媒体营销、与周边城市旅行社等合作营销、举办特色推介活动等,强化宣传营销,培育消费热点,真正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品得了美味、带得走佳品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