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十大行动”助推济源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讯(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宋新阁)2月14日召开的示范区党工委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三农”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济源持续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在蔬菜种业持续提升行动方面,2025年将新发展蔬菜制种面积1万亩,新建一批蔬菜育苗大棚及水利配套设施项目,有效解决规模化育苗难问题,改善基地用水条件;发展自主研发的洋葱杂交新品种育种面积1000亩,生产洋葱种子3万公斤。

在畜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面,坚持“稳猪禽、壮牛羊、扩兔蜂、兴奶业”的发展思路,完成两个万头奶牛智慧牧场建设,新增奶牛畜位20000个,新增奶牛存栏5000头以上;新增中蜂蜂群3000个以上,培育国内最大的标准化中蜂智慧繁育基地;积极探索畜牧业联农带农机制,新增肉兔家庭农场两个以上,新增智能养蜂联带农户100户以上。

在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专项行动方面,济源将积极探索“农+文化”“农+旅游”“农+体育”“农+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形成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体育、休闲康养等于一体的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在大沟河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推进行动方面,2025年,先导区核心带11个村庄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蔬菜制种、肉兔养殖、核桃产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乡村治理积分制、小微权力清单制在承留镇、坡头镇全面推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10%,努力将片区打造成三产融合示范区、农村深化改革先行区和乡村建设示范区。

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先导区培育行动方面,济源将以承留镇及其周边为带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生物信息、智慧装备等先进技术应用,建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先导区。深化拓展和省农科院合作成果运用,聚焦冬凌草、功能农业等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在新一轮农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方面,济源将探索产业发展、资源开发、资产盘活、服务创收等多种模式,以“三规范两促进一提升”工作为契机,巩固提升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健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制度体系,努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农村沟渠连通整治提升行动方面,济源将以“三沟四渠”为重点,开展疏浚清淤和清障;对农田易积水区域,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项目,形成系统完备、循环通畅、排蓄可控的农村沟渠网络体系。

在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方面,济源将持续发挥好“头雁”效应,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轮训全覆盖,开展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选培树推”活动,常态化落实村“两委”干部联审制度,建强村级干部队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方面,济源将围绕深化移风易俗和培育文明新风,抓好殡葬移风易俗问题集中整治,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引导群众共同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乡村光荣榜”活动,大力宣传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教育引导群众学典型、倡文明、树新风,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思想认识和文明意识。

在留住乡愁专项行动方面,济源将立足既有文化设施,以“一史一馆一数字一环境”为重点,通过编写村志、展示村俗、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等方式,记录乡村历史和文化,留住乡村文化根脉,打造3至5个“留住乡愁”行动示范村,助力乡村振兴,助推济源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乡村振兴“十大行动”是今年推进“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具体抓手,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济源实践,各行动牵头部门将强化相关部门统筹,压实行业责任,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强化政策配套和计划引领,指导、支持镇(街道)抓好落实。各相关单位、各镇(街道)将把乡村振兴作为中心任务,加强统一指挥,确保乡村振兴“十大行动”项目落地、重点任务落实。

2025-02-18 1 1 济源日报 c_120218.html 1 “十大行动”助推济源乡村全面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