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项目建设、产业转型,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赋能。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平台的支撑。
为全面提升开发区科技创新水平,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去年以来,经开区围绕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部署,倾力打造了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向,打造一流创新研发平台、企业孵化平台、智慧管理平台和“碳数智能”系统平台,实现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创新高度耦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建设国家级有色创新高地。
走进有色金属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扑面而来。优良的办公条件、先进科研设施,为科技研发和项目孵化创建了优越环境。济源市玉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曹亚飞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已经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围绕有色、环保等领域新材料研发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依托良好的科创环境,有色金属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也吸引了一批相关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入驻。以清洁能源为发展方向,河南中锐环科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已在经开区布局供热网络,向区内企业提供清洁热能供应,促进企业形成链式互动发展。
除有色金属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外,由企业打造的创新平台也崭露头角。
豫光泛半导体用高纯金属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在8个月时间内打造出的河南省最大的超高纯金属制备中试平台。平台瞄准高纯金属新材料新赛道,加快自主研发发展步伐。
高纯金属是芯片半导体、光学传输、光伏器件等高端领域的重要原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据项目组负责人吴艳新介绍,项目将高标准建设7N超高纯碲、7N超高纯铟、7N超高纯镉、7N超高纯锌、6N高纯硒中试生产线。
吴艳新说:“该项目建成后,会对河南省乃至行业高纯金属材料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和未来产业培育形成有力支撑,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走向产业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经开区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成果加快涌现。全面落实项目为王理念,经开区2024年谋划实施项目超百个,13个项目在春节前后投产投用。
据经开区经济发展和统计局局长李晨光介绍,2025年,经开区将聚焦先进有色材料、循环经济、新型储能、低碳零碳等领域,抢抓“两新”“两重”机遇,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和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全省有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园和低碳零碳示范产业园。2025年及“十五五”期间将谋划实施项目134个,总投资10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