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2023年以来,市政协聚焦法治建设,指导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以“一委一品”建设为抓手,率先在全省建立“政协+检察”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机制、“政协+法院”民主协商机制、“政协+行政执法”民主监督机制,组建“委员法律服务团”,成立“委员法律工作室”,打造由一团一室三机制构成的“政协+司法”民主协商监督工作品牌。
“政协+司法”民主协商监督机制建立以来,累计开展“政协+检察”活动18次、“政协+法院”活动37次、“政协+行政执法”活动16次、法律服务活动13次,参加委员320余人次;被《人民政协报》《河南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入选济源示范区2023年度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政协+司法”民主协商监督品牌效能不断凸显,交出了一份政协监督与司法监督双向奔赴、叠加赋能的亮眼成绩单。
“政协+检察”协同监督
携手共促公益保护
“破坏生态环境的固体废物已经清理,影响水质安全的隐患已经排除,整改效果符合终结案件条件。”2024年7月31日,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组织召开听证会,对小浪底水库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进行评议。
这是市政协与检察机关协同监督的缩影。近年来,市政协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协+检察”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机制优势,与检察机关联手共绘公益保护“同心圆”。
2023年2月,市政协与省人民检察院济源分院共同起草了《关于建立和加强公益保护协同监督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由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印发至全区各单位。《意见》包括公益保护协同监督会商、问题线索共享转化、委员参与公益诉讼、整改情况评估反馈等机制,同时聘请20名政协委员担任公益保护“特约监督员”和“公益诉讼专家库”成员,建立“政协+检察”工作微信群,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协商局面。
在“政协+检察”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机制的稳步实施下,委员提案《关于规范我市无障碍城市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野大豆保护的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办理,相关问题得到了整改落实;委员积极参与“督促修复受损公共道路行政公益诉讼案” “沁河河口村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高速公路修建违法占用林地、违规倾倒弃渣、侵害沿线村民生产生活利益案”“某煤矿煤矸石污染环境案”“小浪底水库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小浪底库区钓鱼浮台整治检察建议案”等,有效推动案件办理……
“政协+检察”促进了公益受损问题源头治理,走出了一条委员所提建议办理落实与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提升的双赢之路。
“政协+法院”联动协作
凝聚多元解纷新合力
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23年7月,市政协探索建立“政协+法院”民主协商机制,与济源中级人民法院、济源市人民法院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完善“政协+法院”民主协商机制的实施意见》,由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予以印发,将政协委员和法院法官两支力量整合在一起,拓宽政协委员参与法院案件调解、专案协商、旁听庭审、见证执行、信访听证的渠道,搭建起政协委员常态化开展法院民主监督工作的桥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治理,切实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和法院专业力量更好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机制建立以来,市政协持续强化与法院的协调联动,组织具有专业背景的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人民法院委派案件的调解工作。例如,参与“关于中公教育培训费退还群体性案件”的诉前调解,协助法院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分期退还培训费的调解协议;协助调解某饮品公司内部职工久拖不决的赔偿纠纷案,成功化解矛盾;参加“关于土地承包及居民福利待遇纠纷”的涉法涉诉信访案听证评判会,提交专业评议意见,有效发挥民主协商监督作用。
截至目前,市政协参加法院旁听庭审15次、信访听证17次、诉前调解3次、见证执行2次,“政协+法院”正成为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的重要力量。
“政协+行政执法”同向发力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是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要求。聚焦群众关注的行政执法领域,市政协组织委员与相关部门多次协商,探索建立“政协+行政执法”民主监督机制,起草了《关于加强政协行政执法民主监督助力文明规范执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文件的形式印发。
《实施意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办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等,通过调研调查、参与执法监督、参与行政执法活动、参与行政复议和调解等方式,开展“政协+行政执法”民主监督活动,进一步畅通完善政协委员参与行政执法监督的渠道,扩大委员参与法律监督的覆盖面,助力行政执法工作提质增效。
围绕“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目标,积极开展调研座谈和专题议政,向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提交了《加强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夯实法治政府创建基础》专题协商报告,得到示范区主要领导批示;大力推进《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示范区党工委政法委积极担当、牵头主办,统筹推进“3333”预防保护工作机制,于2024年9月改建成立未成年人专门学校——第七中学,全市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开展住宅小区现制现售纯净水安全监督活动,开展交警、消防、应急等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调研,参与司法局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活动和行政复议案件听证会……
全程伴随、现场参与、随机质询,“政协+行政执法”民主监督机制为委员了解政府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促进了监督成果转化落实,进一步增强了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建队伍搭平台
助力“政协+司法”高质量工作
以民主汇集智慧,以团结凝聚力量。为推动“政协+司法”民主监督品牌高效运行,市政协持续加强活动队伍和活动平台建设。
2023年7月,市政协印发《“委员法律服务团”实施方案》,确定了通过宣传咨询、专题调研、法治体检、纠纷调解、司法协助、法律帮扶六大方式开展法律服务,选聘熟悉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的53名政协委员组建“委员法律服务团”,成为“政协+司法”协商监督工作机制的有力活动队伍和活动主体。
同时,市政协成立“委员法律工作室”暨“委员法律服务团办公室”,将每月21日确定为“固定活动日”,搭建起“政协+司法”的活动平台和工作阵地。
“政协+司法”队伍、平台、机制三者相互促进、紧密配合,搭建起了政协与司法共治新桥梁,共同绘就了法治济源建设的壮美画卷。
新时代新征程,市政协将着眼于“提质增效、持续完善”,持续推进“一委一品”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协+司法”民主协商监督品牌质效,为法治济源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