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的激情奏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
用青春的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团市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团十九大部署要求,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团省委全会工作部署,牢记嘱托、挺膺担当,动员引领示范区广大团员青年为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贡献青春力量。
高举团旗跟党走 不忘初心担使命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党建带团建,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政治定位。
一直以来,团市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永葆高举团旗跟党走的政治本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自觉,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牢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正确方向。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出台济源历史上第一部青年发展规划,建立济源示范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推动“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使全区共青团信仰更加坚定、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逐步形成青年发展大格局。
——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共青团育人全过程。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紧抓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用好“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学习载体,组织动员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网上主题团课150余期,参学人数300余万人次,参学率稳居全省前三。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青年文化月”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团员和青年切实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遴选优秀宣讲骨干200余人,组建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等队伍,深化“豫见理响”理论宣讲项目,线上线下齐发力,深入基层理论宣讲,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青春化表达和青年化阐释,同时持续开展青春(红领巾)寻访、入团入队仪式等实践教育,带动青少年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青年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青年文明号”“三优秀”等优秀典型的选树、事迹宣传展示,以青年榜样力量激励青春担当。
——建强团属新媒体矩阵。依托济源共青团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构建“互联网+共青团”的工作格局,团属新媒体平台宣传发布1000余期,粉丝数超过8万,阅读点赞转发量突破560万人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动权,传承红色基因,加强资源整合,拍摄制作《我的祖国》《党史中的青春故事》《豫见理响文艺宣讲》《青春之我》等专题片和宣讲作品,努力实现青少年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
不负韶华争朝夕 踔厉奋发新时代
多年来,团市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着眼于示范区战略布局审视谋划工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在高质量发展中挺膺担当。开展青年文明号结对“五星”支部创建工作,106个青年文明号开展结对服务活动200余次,积极投身“五星”支部创建、科技助农、防范诈骗等,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凝聚青春力量。举办“青创济源”创新创业大赛,围绕新质生产力,评选涵盖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项目10个,提供培育孵化、导师结对等政策支持,助力创新高地建设。连续两年开展“消费援疆”工作,累计采购火箭农场葡萄1700余箱、2万余斤,以实际行动支援新疆发展。招募800余名志愿者做好2024年河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服务保障。深化培育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示范岗、青年突击队等品牌内涵,带动广大青年立足岗位攻坚克难、青春建功。
——在急难险重中勇挑重担。先后招募5000余名青年志愿者、组建400余支青年突击队,在防汛救灾和防疫一线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展现青年担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400余万元,拨放省级、市级专项团费10余万元,助力基层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修复工作。
——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组建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青年联盟、选派了35名驻村第一团支书、招募了21名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选树了100余名乡村振兴好青年、组建了40余支青年突击队投身基层。先后开展了青年文明号“号户结对·助力脱贫”行动、青联委员“青春联手 助力振兴”等活动400余场,参与2万余人次,连续4年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王志超、成文鹏等20余人分别获评全国、省级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在助力社会治理中积极作为。实施社区青春行动,打造“学雷锋志愿服务一条街”,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0余场,推动青年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建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基地,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持续开展“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招募青年志愿者300余名,服务车次600余趟,助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舒心出行。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风采。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培育组建60支“河小青”青年志愿服务队,实施保护母亲河“净滩行动”,举办植绿护绿、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主题活动300余场,持续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建强组织添动力 深化改革促发展
多年来,团市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纵深推进团的改革,全面从严管团治团,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深化实施济源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联合示范区党工委改革办印发《济源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济源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全国试点各项任务,围绕团干部管理、积分入团、推优入党、团员实践教育等方面联合相关部门新出台政策文件10余个,并全面落地实施,改革质效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全面激发济源共青团基层组织活力。高标准完成全市549个村(社区)团组织、16所中学(中职)团组织和16个镇(街道)团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充实基层和学校领域团干部900余人。推动两企三新领域团建工作,新成立行业系统团工委5家,新增社会领域团组织486个,非公团组织310个,成立教育团工委,中学团校应建尽建。建立“一专一站两联”工作机制,代表和委员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700余人次,持续提升团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建立完善“智慧团建”系统,做到团组织、团员底数清晰。
——青联和少先队改革稳步开展。全面完成示范区青联换届工作,建立健全青联规章制度,实施“青联大讲堂”“青言青语”朗读者、“青联思享汇”品牌项目,进一步强化青联组织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实施“红领巾”先锋工程,圆满完成示范区少工委换届工作,指导理顺各级少工委组织,全面开展分批入队、离队入团、“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推动实施少先队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在各项省级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密切团教协作联合,强化全团带队政治责任。进一步厘清职责,为济源共青团事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支持。
——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河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实施意见》,推动市“十四五”规划首次设立“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专节,建立济源示范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济源示范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方案》,聚焦青年关心的就业、教育、健康、婚育、住房等重点领域出台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政策举措,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多渠道维护青少年权益。连续3年实施省重点民生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2022年以来共完成心理健康团辅活动182场,累计覆盖7110人,完成786人次个案咨询以及12个青翼家园阵地建设,累计募集心理健康公益资金33万元,并创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家校社”联动机制,形成“三类三链三增效”工作路径。
——常态化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40余场,累计提交“模拟政协”30余份,先后有7例提案荣获全国、全省“优秀模拟政协提案作品”荣誉称号,切实畅通反映青少年诉求渠道,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围绕中高考减压、防溺水、防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组织开展“12355中高考减压”及青春自护系列教育活动150余场次,惠及青少年8000余人次,筑牢青少年自护教育安全屏障。
——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深化实施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温暖冬天”“希望小屋”等项目,累计推动1600余万元项目筹划实施,援建9所学校、帮助280余名青少年圆梦助学,结对帮扶千余名困境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需求。打造“青恋济源”工作品牌,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相亲交友活动100余场,覆盖青年5000余人,切实助力青年婚恋交友。连续4年开展“青汇济源”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征集岗位1000余个,参与返乡实践学子1100余人次,“青汇济源”荣获全国“返家乡”优秀品牌项目,济源示范区团委荣获全国“返家乡”工作先进单位。开展“人人持证 青年当先”技能培训3000人次,切实促进青年择业就业。开设“青年夜校”为青年提供考编、考研等学习交流服务,开展经验分享15场,参与青年1000人次,常态化开展青少年公益寒暑托班和青课堂·名校学子学习经验分享会,用“小而美”实事项目精准服务青年成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重要职责,持续提升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开创济源共青团事业新局面。”济源团市委书记谭亚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