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我身边的文明故事”系列报道

“四好农村路”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本报记者 王莉 通讯员 冯少帅

“路面平坦整洁,优美的村庄环境和道路景观相互映衬,如诗如画,让人心情愉悦。”近日,谈起济源南山产业旅游路,承留镇仓房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根红感慨地说。

十几年前,王根红的家人就在承留镇大沟河村开起了小超市和农家乐。作为“四好农村路”的济源南山产业旅游路,将承留、坡头等镇的29个行政村串联起来。道路改造提升后,人流量持续攀升。更多群众开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把风景变成“钱景”。

“如今,农家乐生意不错,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王根红喜上眉梢。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了乡村好风景。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军介绍,该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一体化推进,以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统筹共建“激发活力”,路网结构更加完善。示范区统筹开展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危旧桥梁“消危行动”等,实施“千灯万带”工程,着力打造便利畅通产业路、富民增收资源路、生态靓丽旅游路。据了解,示范区累计投入6.2亿元,提升改造农村公路420公里,实施生命安防工程280公里,改造危桥18座,在220余个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加装500余个减速带。目前,全区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3095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打通了乡村振兴“微循环”,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产业路”“幸福路”,让群众行得安心、行得舒心、行得顺心。

坚持管护并重“增强动力”,服务品质显著提升。示范区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设置各级路长468名,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全面开展农村公路“六化”养护行动,扎实推进“春夏秋冬”四季特色养护专项活动,营造“畅洁绿美安”的通行环境;创新实施农村公路“一路一码、扫码识途、畅行济源”信息化工程,实现县道、重要乡道和有条件的村道“一路一码”覆盖率和路况自动化检测率100%。

坚持运营共振“展现魅力”,示范创建提质扩面。示范区秉持“建一条好路、美一线生态、旺一地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理念,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特色产业、民俗旅游、地域文化”多功能、多元素融合发展,先后建成仓房庄、清涧、大沟河、卫佛安、五里桥等8处特色农村公路驿站、10个停车休息点,高标准打造大连线南山产业旅游路、彭逢线田园风光路等美丽精品示范线路。

同时,示范区深入推进“路、站、运”和“客、货、邮”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公路、客运、邮政、快递、电商等资源高度融合,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

示范区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服务中心主任任波介绍,今后将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2024-08-24 本报记者 王莉 通讯员 冯少帅 “我身边的文明故事”系列报道 1 1 济源日报 c_114797.html 1 “四好农村路”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