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党工委八次全会暨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召开,为我们持续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连日来,示范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受鼓舞,心潮澎湃。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决扛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重任,以苦干实干担当精神把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全会提出,要构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健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健全粮食安全保障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成富营表示,他们要紧密结合济源实际,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探索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由“辅导员+服务中心”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适时推进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改革;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断壮大蔬菜制种、特色肉兔、智慧奶业、冬凌草、薄皮核桃、饮料加工等产业规模,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发展多种作物农业保险;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全会提出,要在强化创新引领上蓄势突破,加快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大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争取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再创佳绩、不断突破。“这些提法让我们充满信心,倍感振奋。”示范区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彭涛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把全会精神与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相结合,聚焦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大力推进蔬菜制种、冬凌草、富硒功能农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原学者工作站、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等的交流,在新品种培育、新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发挥科技特派员、农业人才服务团等科技人才优势,全面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等服务,提升科技服务质效,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助推济源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会提出,要筑牢各领域各方面安全防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源实践提供坚强安全保障。这让济源气象人更加坚定了建成气象强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示范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姣姣说,他们将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抓手,以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努力通过加密站网工程建设提升精密监测能力,加快济源雷达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精准预报能力,加强对党委政府、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及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提高精细服务能力,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