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搭建党群“连心桥”

本报记者 张佩佩

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闭会”期间,如何发挥参政议政、服务群众、协调监督作用?8月16日,记者在思礼镇“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采访时,找到了答案。

倾听百姓呼声、化解社会矛盾、直接服务群众……“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将代表委员的履职触角延伸到日常,从会场延伸到基层,真正成为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记者在“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看到,电子屏上有接待代表、委员名单,站内有各自独立的活动空间,突出各自特色,发挥各自作用。工作流程、轮值代表职责等规范制度,一应俱全。轮值代表、委员结合自身特长、优势等,开展相关业务宣传、咨询、交流等活动,增强履职责任感和积极性,切实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与此同时,在工作实际中,代表、委员还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约谈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收集社情民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再说具体点,我们三河村能不能建个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希望公园里建个乒乓球台,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地打球”……在万阳湖公园一处树荫下,镇党代表李正在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群众认真聆听,然后表达各自的心声。“作为一名党代表,我刚好在关注、调研民生基础设施方面的情况,你们有啥需求都可以说。”李正耐心回应。他表示,将以议案、建议的形式向镇党委、镇政府反馈,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思礼村主大街,村里正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工人或拌水泥,或运建材,或砌砖石,一派紧张有序的施工场景。市镇人大代表逐一逐项进行视察督导,不时指出注意事项。镇人大代表卢跃东说,“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已成为畅通代表委员联系党员群众、反映党员群众利益诉求的平台,让党员群众诉求有回应、有事能解决。

基层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和路径。在协商议事室,市政协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促膝交谈,了解民情民意,共商民生议题。市政协常委李文中说,“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让委员“沉”入基层,在一线协商,深度协商议事,在群众中间和民生一线履职尽责。他们通过定期接待、双向约谈、走访调研、民意征询等形式,帮助群众解决各类身边事。

一次次走访、一场场对话,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催生出该镇党员、代表委员与群众的深情厚爱。数据显示,“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从去年9月运行以来,市镇两级代表、委员通过进站轮值、驻室定期接待、实地视察、入户走访等方式,联系服务群众200余人次,开展学习宣传、视察调研、检查评议等活动20余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68条,列入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6项,向市人代会提交建议9件,当场答复或后期解决53件,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提交社情民意19件;接待省、市人大及政协系统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活动18次。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回望“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的建设历程,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内涵得以诠释,印在广大老百姓记忆深处的,是一个个写满希望与祈盼、饱含时代温度的暖心故事。对此,思礼镇党委副书记牛泽昌表示,他们在镇区人流量密集场所建设并投用省、市第一家“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聚一站,整合资源,实现平台布局一体化、聚智汇力联动化、问题解决长效化,把社情民意表达的平台放到群众“家门口”,把群众最在乎的事办好、最关注的事办实、最期盼的事办成,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凝聚人心、汇聚智慧、积聚力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品牌。

2024-08-20 本报记者 张佩佩 1 1 济源日报 c_114599.html 1 “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站搭建党群“连心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