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8月9日,在济源工作的姚女士拿到仲裁调解书后感激地说。
原来,早在8月1日,姚女士所在公司通过小程序平台发布外卖站暂停业通知,引发集体劳动纠纷。次日,姚女士和尚某等5人来到济源劳动仲裁立案窗口咨询相关情况,并提出仲裁申请。他们称在河南某数字科技公司工作数月,因公司未足额支付工资被迫离职。经了解,该公司系一家外卖平台,通过小程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该公司招用有外卖员、客服、技术服务等多个岗位工作人员。
济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快速反应,立即启动新业态群体争议案件“一体化调解”绿色通道,指派金牌调解员介入调解。在充分了解申请人诉求与公司实际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调解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助之以实,在一周内即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并出具限期支付的仲裁调解书。至此,案结事了,争议圆满化解,双方当事人都表示满意。
“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平台经济从业者人数不断攀升。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外卖配送员、快递小哥、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新型劳动者的维权案件也不断涌现。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济源劳动争议仲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经济使传统劳资政关系日趋复杂,也使劳动权益保障问题错综复杂。去年以来,济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高度重视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工作,聚焦源头治理,与工会、司法、监察等多部门联合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一体化保障通道,使相关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裁、快结”,有效缩短案件处理时间,力争让新业态劳动者便捷维权、高效维权。
数据显示,目前,济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办结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24起。其中,调解21起、和解撤诉1起、裁决2起,共挽回经济损失57.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