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提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指数 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本报记者 黄一冰

“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指数”指标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集群规划与政策支持、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服务平台培育和集群发展情况以及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今年以来,示范区以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为指导,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群链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变。

聚链强群提档加速。示范区举力打造8条重点产业链,完善“一链一专班”和“一链一图谱六清单”,切实将产业链培育“规划图”转变为“施工图”。济源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依托豫光集团、金利金铅、万洋冶炼3家龙头骨干企业,以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已实现较强的规模效应,是济源第一个达到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济源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依托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由建筑钢向普通钢再向优特钢进而再向中高端优特钢的全面转型,成为全国产量最大、品种最全的线棒材生产基地。

优质企业枝繁叶茂。2024年示范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到308家。示范区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重点产业链优质企业发展“雁阵”。累计培育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5家。在开展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重点行动中,济源2家企业获评2024年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4家企业入选2024年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

“一转带三化”增势蓄能。示范区积极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一转带三化”行动,持续优化数字生态。完善技改投资入库工作推进机制,不断推进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支持智能化转型,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37个,连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开展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改造提升行动,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1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绿色园区2家。

企业服务质效双升。示范区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积极调整助企干部包联企业名单,按照三产全部覆盖、规模大小兼顾等原则,2023年新增包联经营主体249家,包联总数达到750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强化政策宣讲和四项对接服务,2023年全年累计开展惠企政策宣讲46场次,共开展产销对接16场、产融对接48场、产学研对接18场、用工对接80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帮助14家传统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争取2024年省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3270万元。

推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指数”提升能够有效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下一步,示范区将持续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工作和重点产业链培育,加快培育河南省制造业企业标杆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行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24-08-13 本报记者 黄一冰 1 1 济源日报 c_114246.html 1 提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指数 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