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气日渐凉爽,一些注重养生保健的市民开始一年一度的秋季进补。虽然秋季进补十分重要,但万万不能随便乱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因人而异,科学进补,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伤害身体。什么是贴秋膘?所有人都适合贴秋膘吗?且听安徽省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程红亮来讲一讲。
什么是贴秋膘
过去,民间流行立秋当天以悬秤称人,并与立夏时的体重进行对比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这一天,人们会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所有人都适合贴秋膘吗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秋膘的。秋天天气转凉,气候宜人,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来就肥胖的人来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就不要贴秋膘了。
秋季进补原则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秋季进补要遵循以下原则:养护脾胃、健康饮食、适时进补。
立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润燥、健脾、益胃,少食多餐,多吃开胃,易消化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秋季膳食还要以滋阴润肺为主。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胃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进补时也要注意,不能“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我们比较提倡于食补,如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以滋阴润燥为主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进补禁忌
1. 不要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对自身有害。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 要分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用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3. 过度进补不可取。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念是不可取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多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不要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4. 注意因人而异。秋季进补不要过多地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但阳虚体质者如果一味清热,反而会适得其反。而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有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妇女白带过多、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身体状况的人,建议常吃银耳;有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症状者,建议吃点燕窝,可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日常蔬菜,以莲藕和菠菜为佳;日常水果,以梨子最佳,可生食或加工后再食。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