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张嫣)7月31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济源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不断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资金上下联动,央地协同引导带动。近三年,济源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资金1811万元。其中,获得中央、省资金822万元,济源财政安排资金989万元。中央和地方协同,增强政策宣传性、培育系统性和服务精准性,加大扶持力度,共同促进济源“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
政策上下贯通,央地协同合力奖补。中央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续三年每年奖补200万元;济源财政对首次被认定为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次被认定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分别给予3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通过央地合力奖补,济源“专精特新”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推荐上下共审,央地协同共同遴选。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聚集重点领域,统筹考虑企业条件及推进计划,制定统一遴选标准,组织企业申报,遴选确定推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济源根据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遴选推荐工作要求,对照申报条件,采用资料审核+现场察看方式,确定初选名单,上下齐心筛选优质企业。
数据显示,目前,济源共有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济源财政将持续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