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会 通讯员 杨帆)7月27日,记者从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示范区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向好、持续向好态势,经济发展向新、向优、向好的趋势进一步显现。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济源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发展动力日趋强劲。187个省市重点项目中,产业类项目占比超过7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4.6%。上半年,示范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5%,高于全省16.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民间投资增长30.9%,高于全省21.9个百分点。完成土地收储14宗1340亩,供应土地3682亩,盘活批而未供土地3413亩,项目要素保障率提高至95.2%。
工业生产稳步向好,支撑作用强健有力。上半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0.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创新动能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3.7%,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2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06%)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家。产业转型稳步推进,列支1.4亿元奖励资金推动“一转带三化”,大中型规上工业企业90%以上完成“三化改造”;循环经济产值突破6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高技术产业、高成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2%、33.0%、34.3%。优势产业聚链成群。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有色金属产值接近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20%,营收超350亿元。
农业生产平稳有序,特色产业品牌凸显。农业强的基础不断夯实,种业振兴加速推进。“中原农谷(济源)蔬菜制种基地”建立,济源正式融入中原农谷规划建设。洋葱育种分子实验室实现育种突破,奶业振兴迈出新步伐。乡村美的特色不断丰富。大力实施15320行动,(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