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那暖心的世缘

◆程松林

都说世间除了父母妻儿之外的亲情一般只能维系三代,能坚持来往的,大多超不过五代。然而,我们村和孟州市西虢镇顺涧村的亲戚关系却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时候大多非常巴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时不仅可以穿新衣新鞋,还能吃上纯白面馍和大肉片儿,还有压岁钱。男孩子们还能在大年初一早上跑东家蹿西家去捡拾一些未能燃爆的鞭炮。虽然光景不太好,但村里家家户户都有鞭炮,而且是统一配制:一千响的鞭,一捆炮仗(50个)。因为拾到的鞭炮几乎一样,就好奇地向老辈人问起缘由,老辈人答:“这些都是顺涧亲家送的!”长大后,我才知道,每年春节,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会拿出一捆最好的红薯粉条(村里是红薯主产区)送到顺涧村,而顺涧村的鞭炮厂会给我们一家一户送上标配的鞭炮礼包。正是因为两村之间的这种质朴的互帮互助关系,尤其是鞭炮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乐趣,使我们那代人的童年记忆里多了一份来自远方的亲情。我也牢牢记住了顺涧这个村名。

记忆里,最令我难忘的是七十年代末,顺涧炮厂来我们村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那晚真是人山人海,十里八村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燃放的场地在老大队(当时叫庚章大队,包含现在的源沟、宋沟、庚章三个村)队部门前。中间立着一个高三四十米的大柱子,上面挂满了各种烟火——都是制作成惟妙惟肖的神话故事人物模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还有一些活灵活现的动物模型,如三阳开泰、鲤鱼跳龙门等。把所有的模型用药线串联起来,一经点燃,顿时就火树银花。五颜六色的烟火点燃了夜空……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人们久久不愿散去,是没从现场炫丽的幻境中醒来,也是沉浸在两村浓浓的亲情之中无法自拔。

改革开放后,日子渐渐地好起来。我们村(老大队也分开成目前的三个村了,我们源沟村正式挂牌独立)先是成立了曲剧团,后又购进舞狮、舞虎和舞龙以及小鬼扳跌等道具,每逢过年过节唱大戏、耍故事,好不热闹。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的小鬼扳跌可谓得了高人亲传,名噪一时,演绎的水平近乎完美。

也是从那时起,我们村和顺涧村的来往更加频繁。除了平时剧团去义务演出交流,每年的大年初十过后,村里的耍故事队伍都会到顺涧亲家尽情释放一下心情。当然,顺涧村的旱船、秧歌,威风锣鼓(当时也是名震四方),也来我村即兴表演。而且每隔三五年,两个村还会举行一场场篮球友谊赛,而且多是我代表村里组队参赛。

前些年,双方年节来往时,都会把双方人员分散安排到各家各户中接待,而没有接待任务的家户都会拿出最好的年货送到待亲者家中。然后大家推杯换盏,大快朵颐,开玩笑,拉家常,一派热情洋溢的交心画面!

近年来,两个村与时俱进,年节来往待客,就请一些上门做菜的大厨,或干脆到饭店订餐,更加便于双方进行深入交流,使古老的亲情更加浓厚!以前源沟的甜瓜远近闻名,如今源沟的草莓更胜一筹,顺涧亲家来了,随便吃,不要钱。紧邻顺涧村的莫沟景区,源沟亲家去了,全部项目免单;顺涧湖钓鱼,源沟人自便。

我曾在今年五一两村聚会的宴席上写过一首祝酒诗,也许更能表达两村之间的亲情:南边我们有个家——孟州顺涧/ 北边我们有个家——济源源沟/这真情至义的往来呀/ 历经了多少春秋冬夏/这“老姑父”的佳话呀/传承了多少岁月年华/滚滚黄河水呀/也不能将我们两村的亲情盛下/巍巍壮丽的王屋山呀/也不能将我们两村的世缘容纳……

“老姑父”便是我们两村所有人在彼此相见时沿袭至今的自称。我们称自己是亲家的“老姑父”,亲家称他们是我们的“老姑父”,到底谁是谁的“老姑父”?无从考究,也无人再去考究。

两村之间的这种关系应该叫“社亲”,我个人觉得更应该是一种世缘,跨世纪、跨地域的亲情和缘分。

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有这样令人羡慕的亲戚?若有,请你也告诉大家。

2024-06-27 ◆程松林 1 1 济源日报 c_112192.html 1 那暖心的世缘 /enpproperty-->